盛唐輓歌 作品

第267章 開閘放水

  這樣就會形成“粗坯”。

  再拿百鍊鋼製成的雕刀,在銅製粗坯上進行“二次加工”,精益求精。

  這樣就變成了造價高昂的銅製雕版。

  當然,它的印刷效果,也是普通木雕不能比擬的。如果不是方重勇前世親眼見過宋代交子的銅製雕版,他一定會因陋就簡的使用木雕。

  這天,在充滿墨香的印染坊裡,第一版交子剛剛印好。

  方重勇將一張一百絹面額的交子拿在手裡觀摩,忍不住嘖嘖稱奇。隨即將其傳給身邊的馬待封、郭子儀、岑參等人閱覽,每個欣賞過交子的人,都是一臉讚歎欣賞,感覺不可思議。

  這玩意的賣相是真好,而且看上去規整、高端、嚴絲合縫。

  別說是仿了,類似交子的“畫”,他們連見都沒見過!每個人都對交子的順利流通充滿了信心。

  他們的自信並不是平白而來的,光這玩意複雜的印刷工序,就已經超越了時代。

  第一道印刷工序,是採用黑色石油油墨,以及銅製雕版,採用壓印的技術,來印刷交子的主要字符、繁體漢字和圖畫。

  第二道印刷工序,是採用紅色硃砂顏料,以及木質雕版,在第一道工序完成的半成品上,來印刷交子的邊線、花紋、防偽符號等細小駁雜的圖案。

  第三道印刷工序,則是採用湛藍顏料,採用簡單的轉輪式“活字印刷”,用滾印的方式,在“未打號交子”上印上阿拉伯數字。因為這個技術,每一張交子,都不會完全一樣!

  每一道工序,都沒有不可逾越的技術門檻。然而將這些技術混合在一起,併科學整合成交子。

  這種見識超越了時代數百年。特別是交子上的數字編號,出現的時間非常晚,幾乎是在現代才陸續開始普及。

  而這次印刷的交子面額,則是分為一百絹,五十絹以及十絹和五絹四種。對應的雕版種類也分為四套,每一套有專用的紅黑版各一張。而湛藍色的數字,則是四種共用一套活字版。

  “沒有一張交子是完全一樣的……嘖嘖嘖。”

  郭子儀手裡拿著一張一百絹的交子喃喃說道。他很難想象,就這麼薄薄的一張紙,就價值一百絹了。

  要知道,一百絹的絲綢,一個壯漢都拿不下,需要駕車去拖。但交子就一張紙,放身上幾乎沒有重量,一個人身上帶個幾十張,跟玩一樣根本不費事。

  日常使用交子,節省點運費都不可計數。

  這東西在流通中所帶來的便利,謀劃出交子之物的人,其心思之縝密,當真是讓人越想越害怕。

  郭子儀隱約感覺這玩意影響深遠。

  “明日開始,岑判官,你與楊炎一起,在涼州的集市上開始收繳絲綢,強制兌換交子。

  記得,官府只收絲綢,普通的麻布,誰愛交易誰就交易,我們不管。

  兌換的交子,最早也要等一個月,才允許取出絲綢。

  郭副軍使帶隊,在涼州城內維持秩序。

  五絹以下的交易,還是繼續使用西域的金幣銀幣,和大唐的開元通寶。

  將來再發行一絹面額的交子。

  此事不容有失,諸位切莫怠慢。”

  方重勇對岑參和郭子儀吩咐道,表情嚴肅。

  可以想象,強制流通交子,一開始一定會遇到極大阻力,因為無論什麼時代,人們使用貨幣都是有慣性的。

  只不過,交子流通屬於是“彎道超車”技術,對於封建時代來說,其進步意義不容置疑,並不能簡單看做是掠奪民財的工具。

  在方重勇的交子發行計劃裡面,第一步便是讓現在的天然貨幣,迴歸到原本“使用價值”的範圍,剝奪它們的交換價值。換句話說,便是讓現在作為交易中間品的絲綢,成為真正的布料。

  糧食是因為什麼原因退出主要交易物,那就讓絹帛也因為什麼也退出。

  第二步,則是反向使用“劣幣淘汰良幣”的方法,讓貴金屬退出主要流通環節,然後把絹帛本位,變成絹帛與貴金屬混合本位。

  換言之,無論鑄造劣錢的成本有多麼低,那也無法比印刷交子的成本更低!跟交子比起來,所有金屬錢幣都是“良幣”。大唐中樞頭疼了一百多年的劣錢問題,便被交子打得一點還手之力也沒有了。

  第三步,官府通過對自耕農“低息貸款”的借貸模式,開閘放水,增加流動性。一方面收拾民間高利貸,一方面為自耕農提供一筆“啟動資金”。這實際上是把m1貨幣變成了m2貨幣,這是更高明的發錢手段。

  短期內讓可以超規模印刷的紙幣,吸納自耕農的壞賬,暫時緩解社會矛盾,讓自耕農不至於立刻破產賣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