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穹之魚 作品

第六百零三章 旱災


                 李躍率軍返回鄴城,旱災的徵兆已經初見端倪。小說

  大河縮流,小河直接斷流,就連黃河也縮減至往日三成規模。

  三月原本是萬物復甦的季節,入目所及之處,皆是枯黃,懸在頭頂的春日竟感覺有些曬人。

  從去年入冬開始到現在,河北、豫州沒見一點雨雪。

  關鍵不知道這場旱災要持續到什麼時候。

  時間長了,梁國也扛不住。

  李躍記得歷史上明末崇禎皇帝在位十七年,年年大旱連著瘟疫蝗災。

  東漢其實也是被天災折騰垮的朝代,從建寧三年(170年)正月開始,河南、河內饑荒,以致夫婦相食,其後地震,海水溢,河水清。五月,河東地裂,雨雹,山水暴出。

  緊接著,持續百餘年的大瘟疫橫空出世。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人口凋零,五胡開始內遷,華夏外圍領地基本都被放棄了。

  好在梁國的官僚體系還算運轉正常,縣令、刺史兢兢業業,組織百姓漁獵,平分所剩不多的水源。

  大旱剛起,前幾年的積累,百姓家都有一些餘糧,水裡的魚,山裡的野獸都能撐一段時間。

  “這麼下去不行,旱災不知何時停歇,趁現在百姓手上還有餘糧,可令他們就食青徐、淮北,鄴城百姓願去遼東者,分田分屋舍,不願去者,就食滄州。”

  李躍在路上就想好了對策。

  梁國人口主要集中在司豫兗三州,恰好是重災區。

  旱災時間一長,糧草轉運也是重大問題。

  所以不如趁著這個機會,填實遼東。

  遼東非常大,物產豐足,靠山臨海,足以養活幾百萬人口。

  歷史上高句麗進入全盛時期,人口已達六十九萬七千戶,勝兵五十萬,民戶三倍於前魏時。

  遼東人多了,自然就能壓制乃至吞併高句麗。

  “常令君已率尚書檯勸導百姓東遷,待旱災平息後返回。”崔宏道。

  撫育百姓本就是尚書檯的職責,常煒沒有丞相的名號,實則在天下人眼中,已經是大梁的丞相,李躍出徵在外,國中政務皆由他打理。

  即便李躍在朝中時,也大多是常煒率尚書檯裁定,重大事宜才送達李躍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