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月下 作品

第 221 章 時勢變換





但讓他鬱悶的是,原本他是想要削弱自家皇帝的大權,但如今,他的權威卻好像更大了,滿朝文武,從東吳到西蜀,從草原到南海,似乎都認準了他是一個有為之君,將南國治理得蒸蒸日上,國勢日隆。




天知道,他其實什麼也沒幹,就是按部就班,不折騰,不興兵,不加稅而已。




對此,蕭衍的看法是:“古往今來,能不興征伐、不興土木、不興享樂,知人善用,便已經是少有的明主了,將來入太廟,也能得個‘文’帝。”




蕭君澤不置可否,他對這個毫無興趣,文的武的又怎麼樣的,還不是要後人評說,蓋棺都不能定論,誰能知道,在兩千年曆史裡,公認的殘暴的秦皇漢武到了後世,最後成了千古一帝。倒是在當時人眼裡,保住南宋國祚的高宗,反而評價和他的父兄齊名呢?




蕭衍看陛下似乎又在走神,無奈地輕嘆了一聲,陛下總是不喜歡理政,但國之大勢、方向卻又能從細微之處查出端倪,加上各地宗室,早就被蕭鸞殺得差不多了,如今皇權反前所未有的穩固下來。




世家大族都忙著的開墾嶺南之地,種蔗出海,還有推廣那從襄陽而來的兩季稻子,高層的權利分配才剛剛過去六年,老人未故去,新人未長成,加上修法之後,朝局也十分穩定,私下裡佔田拓地的小小波瀾,也影響不了朝廷大局。




這種無為而治,正是蕭衍以前夢想追求的,如今驟然得到,反而有種隱隱的不真實感。




回想這一路,陛下舉重若輕,也不知他什麼時間才會起兵,完成一統南北之業,將漢人淪陷了兩百餘的江山,從胡人手中奪回。




想到這裡,蕭衍工作的更加努力了。




……




蕭君澤自然不知道自家最倚重的蕭尚書心裡彎彎繞繞。




他在看從襄陽寄過來的信。




先打開的是崔曜的書信,飛鳥雖然傳消息最快,但那是緊急消息,內容有限,而襄陽匯聚過來的消息,才是最完整的——足足有一本書那麼厚,信裡匯聚著南北朝各地的物價、天災、人事,還會把相互印證,比北朝皇帝知道的還多。




畢竟襄陽總納八方來客,消息最為靈通。




崔曜在正文裡習慣性地問安後,便說起襄陽最近擴大的產業,如今襄陽的原材料除了羊毛外,正在向南朝轉移,因為北朝的礦、鹽、毛料、甚至於過河費,都在持續上漲。




原因是如今西域絲路通商,洛陽依靠絲路之財,加上坐擁襄陽、草原行商要害之利,開始重商輕農,全國上下,都崇尚奢華,尤其是玻璃,幾乎北方世家人人都有花房,不種菜蔬,而是種著各地奇花異草。




以前許多世家也就用一兩窗戶安裝玻璃,




如今不僅窗戶全是玻璃,還有人喜歡上了玻璃瓦,皇帝為了讓母親禮佛更表誠心,建立了座全由玻璃磚貼在外牆製成的佛堂,名為琉璃寺,為此,襄陽各大玻璃坊趕了快半年的訂單。




不止如此,世家還相互攀比,不但門窗皆用玻璃,連喝水的井也是由玉石堆砌,打水的罐子也是黃金的,繩子也是五色的絲線纏繞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