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泉 作品

第 132 章 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





臨行前,正好來與路過此地的仙使告別。




“出使的諸多準備,可是都已經妥當了?”




周邈現在有一種送自家姐姐出遠門的感覺。




雖之前燕也遠在西域,但人仍在大秦疆土之內,到底與出國遠行感覺不一樣。




被問的燕全無不耐煩,將所做的準備一樣樣說來:“……如此,駝馬及護衛隊,諸事俱已就緒。”




“所謂窮家富路……”周邈看向方巖,後者默契地遞上一個匣子。




打開後,匣子裡是渾圓的琉璃珠,七彩絢麗,流光溢彩。




“想來黃金、布匹你是沒少帶的,但為防萬一,把這些琉璃珠也帶上。”




燕雖遠在西域,卻也知道歲首新年大朝賀時,仙使給陛下的獻禮中便有一斗七彩琉璃珠。




此時親眼看見,就發現果真是絢麗多彩,粒粒不同,獨一無二。




在這西域,一粒琉璃寶珠,怕是能抵黃金百斤。




“這琉璃寶珠價值連城!臣不能……”




不待燕拒絕,周邈已經把蓋子重新合上,不容拒絕地推給對方。




“你們此去山高路遠,途中萬事皆有可能,藏一粒琉璃珠也能有備無患。”




雖然使團護衛近百,但防不勝防,萬一還是被劫道了呢?




又萬一金布不夠使呢?換了琉璃珠也能兌換金錢。




“何況琉璃珠本身並不值錢,只因其美麗稀有,才有些價值,儘管收下。”




周邈又真誠祝願:“願你此去萬事順遂,建功立勳。”




“承仙使吉言。”




燕收下了一匣子二十粒七彩琉璃寶珠,聲音如常。




然而垂下的眼瞼,遮住眼底的潮溼熱意。




之後方巖與霞也是一番叮囑、祝福,不捨告別。




第二日,辭別即將西行的燕,周邈一行向東。




繼續趕路,繼續舉行大典,給役夫們發下當月工餐口糧。




在路途中,周邈經過了駐紮在草原上,組織建設第二個工坊——毛紡織工坊的呂娥姁。




二十出頭的呂娥姁眉眼舒展,神采飛揚,猶如曠野上自由自在奔馳的駿馬。




#這樣的呂姐姐看




()著真好啊!#




雖然證明劉季確有所長,但呂姐姐果然還是獨美時最美了!




周邈看著笑出一口大白牙的呂娥姁,“娥姁,你曬黑了。()”




呂娥姁眼含促狹:哈哈哈!不怕,養養就回來了!仙使先前不也曬得黢黑??()_[(()”




周邈:……這真是黑歷史了。




周邈還遇見了仍舊率領精騎的章邯,在長城沿線草原上游走,驅趕防範匈奴劫掠長城役夫。




更有蒙恬轄下大軍,疏密有致地駐守在長城沿線要道。




值得一提的是,在東胡一戰光鮮戰績之外,還有蒙恬和章邯御守匈奴,至今已有零星近十個南方匈奴部落,選擇歸附大秦。




合計近萬人,在歸附大秦後整體南遷,在河西走廊東北方——後世巴丹吉林沙漠一帶的廣闊草原上游牧。




屆時長城合攏,南遷的匈奴部落牧民,不必幾年,就也是大秦人了。




舉行第四場大典到代郡,周邈也見到了駐守此地的李左車。




此時的李左車已經接到咸陽增賜食邑的旨令。




他與章邯一樣,雖無列侯之名,但已有列侯之實。




始皇帝陛下如此不吝封賜,李左車心情一如當初的張良,複雜唏噓。




不過也有不同,李左車沒有懷念的故國,一腔忠誠直接盡數付予大秦!




相見寒暄之間,周邈與李左車溝通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