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導演了玄武門事變 作品

第四百三十九章 科舉大舞臺,有能耐你就來!


  “你說得不錯。”

  李世民輕嘆道,

  “社稷要傳承,朝局要運轉,人才就不能凋零!朝中必須得有能員幹吏主事!”

  “貞觀元年的時候,朕命房玄齡裁撤官員,沒想到,這一裁,竟然裁撤了數千人!把朝廷的官員數目降到了六百四十四!”

  “由此,也可見人才難得了。”

  幾千人裡,就留下兩成能用的,剩下八成其他都是庸碌之輩!

  若讓這八成人把持朝政,這大唐還能好嗎?

  “倒也不是難得,只是篩選機制出了問題。”

  徐風雷搖了搖頭,道,

  “先前朝中都是什麼人?”

  “是前隋舊臣、從龍功臣、開國功臣、割據勢力、山東貴族、關隴勳貴……我隨便一排,都能排出幾千人來!”

  “可他們之中,多數都不是憑自己的本事上位,而是皇帝出於朝局安穩考慮,給每股勢力都分配了利益,讓他們都能當官,一同參與統治!”

  “說得難聽一點,就算是一個傻子,只要他是功臣的兒子,那他怎麼也能在朝中謀一個職位!稍稍有點能力的,都會被背後的勢力不遺餘力的推上去掌權。”

  “如此一來,朝中雖人員濟濟,陛下卻無能臣可用。”

  李世民連連點頭。

  “對,對。”

  他輕哼道,

  “父皇在時,朕就對此很不滿,這才大刀闊斧的裁撤!”

  “無能之輩,必須全都滾出朝廷!哪怕騰出點地方,省點俸祿銀子都好啊!”

  當初幹這事兒的時候阻力還很大,是李二先拿宗室族親開刀,才算是推行了下去。

  這不擼不知道,一擼直接把朝堂都快乾空了!

  “陛下此舉,臣深表贊同。”

  徐風雷笑道,

  “可問題又來了,騰出來的空缺,該由誰來頂上呢?”

  李世民皺起了眉頭。

  “朕就是為這事兒頭疼。”

  他悶悶的道,

  “先前還好些,雖然忙了些,但還撐得住。”

  “可杜如晦一倒下,要朕處理的政務一下子就翻了個倍!你是不知道,最近朕每天都要到臨近丑時才就寢……累啊!”

  “現如今房玄齡還在,輔機他們也都勤勤懇懇、兢兢業業,但如果將來的某一天,他們都倒下了呢?朕又該倚仗誰?讓誰來輔佐?”

  “人才啊……朕實在需要人才!”

  李二長吁短嘆了一陣,忽的盯住了徐風雷。

  “聽明,朕要每個大臣推薦人才,你似乎沒怎麼上心啊?”

  他不悅道,

  “以你的識人才能,若是上了心,發現幾個在野遺賢應該不難吧?”

  徐風雷聞言,不禁啞然失笑。

  “陛下,不是臣說,你的思路就錯了。”

  他攤手道,

  “光靠眼睛去發現,靠耳朵去聽,能發現幾個人才?難道您要我到民間去走訪?去尋找?”

  “那不現實嘛!”….李世民撇了撇嘴。

  “朕思路錯了?那你說個對的來聽聽!”他輕哼道,“今天抓到你的失職了,你就必須找補!要麼給朕找人才去,要麼給朕出主意!”

  今天,他可是有備而來!

  “這有何難?”

  徐風雷神色輕鬆,隨口道,

  “建立人才選拔制度,讓全天下有才華的人都參加考試,根據他們的考試成績,擇優錄取。”

  李世民眉頭一挑。

  “前隋的科舉制度?”他脫口而出。

  “對,就是科舉。”

  徐風雷點頭道,

  “知道您看不起隋煬帝,但他做的事情,也不全錯。”

  “就比如這科舉制度,就很好,應該大力發展!”

  李世民撫了撫須。

  “細說。”他頷首道。

  “相比較察舉制而言,科舉制有三大好處!”

  徐風雷伸出三根手指,侃侃而談,

  “其一,能夠從全天下網羅人才!古語有云:十步之澤,必有香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其實人才到處都有,只是因為沒有平臺展現自己的抱負,施展自己的才華。”

  “科舉,便是給廣大寒門子弟、民間黔首一個機會,一個展示自己的機會!”

  “而陛下也能憑此,優中選優,從他們之中選出真正的棟樑之才!”

  李世民目光一亮。

  “你繼續說!”他有些心動了。

  “其二,科舉能讓天下更加穩定!”

  徐風雷又道,

  “歷朝歷代,因何而亡?咱們的老百姓是極其淳樸的,不到萬不得已、萬念俱灰,他們是不可能揭竿而起造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