兇名赫赫 作品

第96章 還是兩個問題

將軍戶各人登記名冊後,就要考慮這些軍戶的住所問題。

青牙墩狹小,最多隻可以容納五十幾人,這裡有一百五十多人,是絕對裝不下的。

所以這些軍戶只能先安放在墩所外面。

不過這大冬天的,沒有一個避風取暖的地方,也是難熬。

幸虧大明北方的民眾在野外生活,都有一種搭建地窩子的技巧。

建造小型地窩子,一般選在背風向陽、離水源較近的山坡,先向地窩子下挖三四尺深的長方形土坑,坑的大小根據居住人口多少確定。

坑中央豎立一根高出土坑的中柱,周邊沿坑邊豎立一圈與土坑深度等高的木柱;柱上加檁椽,椽子上端攢集於中柱頂端,下端搭在坑沿上;椽上綁柴笆和草束,再蓋上半尺多厚的土培實,即形成一個雨傘狀的穹窿屋頂,南面或東南角留出房門和小窗。

這種建築地下和地上部分約各佔一半,屋內空間兩米多高,或砌火炕,或在地中央火塘生火取暖。房頂四周再圍以土牆或木障,以防牲畜踩踏。

如果建造的巧一些,長期生存居住的話,就變成地窨子了。

地窨子在平地上先挖出南北方向長約11米、東西方向長約10米、深約4米的長方形土坑。

然後在坑內北、東、西三面各挖出三孔窯洞,中間一孔窯洞留有一個門,其他兩個窯洞分別留有兩個窗戶。

窯洞之間用門洞串通。一般把中間窯洞作為小廳,用作起居活動空間。兩邊窯洞是住房,靠近面牆的一面搭滿間炕。

炕邊有窗戶,牆外窗戶下是炕洞。

又挖幾個窯洞作為磨坊或牲口圈,用於飼養畜禽,以及灌儲糧食,再就是作為廚房使用。

不過對這些流民來說,並不需要做太複雜的地窨子。

只需要做一個能簡單庇護的地窩子就行,在地面以下挖約一米深的坑,形狀四方,面積約兩三米,四周用土坯壘起約半米的矮牆,頂上放幾根椽子,再搭上樹枝編成的筏子,再用茅草、草葉、泥巴蓋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