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漢 作品

第二百二十四章 曹仁之死 順流而下

  聽到夏侯尚如此說,曹仁搖搖頭,他對著夏侯尚言道:

  “吾是主將,萬般罪過,一切在吾。”

  雖然這場襲取漢興郡的戰役乃是在夏侯尚的影響下發生,但是最後真正做決定的是他曹仁。

  若是曹仁不同意這場戰役,那麼就算曹丕同意夏侯尚的行動,以曹仁的威望他亦能勸阻曹丕改變主意。

  曹仁看向四周將他們包圍的嚴嚴實實的漢軍,那一道道紅色令他的眼神有著刺痛感。

  恐怕他此生,再也見不到代表大魏昌盛的黃色了。

  曹仁知道漢軍將他們包圍起來卻不繼續圍殺,乃是因為看到他們已經無反抗之力,所以想著生擒他們。

  而漢軍的這個想法,亦給了曹仁一些囑咐夏侯尚的時間。

  曹仁伸出帶血的手撿起夏侯尚掉落在地的寶刀,而後交到他手中,對著他說道:

  “妙才的期望,不要忘記!”

  “你還年輕,不要因為一時失利就有自盡之心。

  想當年先帝何等雄韜偉略,亦曾多次陷入險境中,然先帝最終能成就大業者,在於知恥而後勇耳。”

  曹仁話語落在夏侯尚的耳中,令他臉上的羞憤之色稍有減輕。

  就連一旁的其他魏將在聽到曹仁的話後,臉上的決死之色亦有所改變。

  隨後曹仁看向他身旁的各位魏將,他對著他們說道:“善保有用之軀,以待來日!”

  說完這番話後,曹仁扔掉手中的長刀向前朝著眾多漢軍走去。

  夏侯尚、常雕等魏將有心想阻止曹仁的舉動,但他們卻被曹仁的一個嚴厲的眼神所阻止。

  曹仁執掌重兵數十年,他身上的威勢一點亦不比曹丕低。

  如今他雖然已經窮途末路,但他依然還是大魏的車騎將軍!

  在緩步走到眾多漢軍十步開外之後,曹仁對著前方的漢軍人牆大喊道:

  “既已大局在握,何不現身一見?”

  曹仁的高喊雖然沒有指名道姓,但眾人都知道他喊得人是誰。

  現今在這個局面下,有資格為曹仁所呼喚相見的人,唯有糜暘而已。

  在曹仁的高喊聲傳出去沒多久,嚴密的漢軍人牆出現一陣騷動。

  隨後包圍著曹仁等人的漢軍往兩側分開露出一條通道,一道騎著高頭大馬的人影從這處通道中現身。

  糜暘漸漸來到曹仁身前不遠。

  糜暘高坐馬上對著下方的曹仁言道:“大局已定,何不早降?”

  當糜暘勸降的話語傳入曹仁的耳中時,曹仁像是聽到什麼笑話一般,他對著糜暘言道:

  “若今日你我局勢互換,我向你招降,你會應允嗎?”

  曹仁的這句反問,令糜暘並不意外。

  依照曹仁對曹魏的忠心以及他的影響力,他一旦戰敗被包圍後的下場一般只有一個。

  糜暘看向曹仁腰間的佩劍。

  曹仁將手中的長刀扔掉,卻留著腰間的佩劍,他的心志已經表露無遺。

  當曹仁話語中已經有著死意後,糜暘心中並不覺得有半分遺憾。

  三國亂世名將層出不窮,作為曹氏宗親中的頭號大將曹仁,自然算得上其中的佼佼者。

  但是糜暘並不會因此就對曹仁有著什麼同情心,或者有著什麼寬容的態度。

  如果現在站在糜暘馬下的是張郃、張遼或者其他名將,糜暘為了保留他們的顏面,他都會下馬與他們平等對視。

  但偏偏現在是曹仁站在他的身前。

  建安二十三年,曹仁屠宛!

  無論是史書,還是親耳從王洪耳中聽過的慘象,都證明了曹仁當初在宛城犯下的罪行有多麼深重。

  宛城作為南陽郡的治所,常住人口不可能少於數萬,甚至很可能更多。

  身為將領,慈不掌兵是必備的素養。

  如果是在兩軍對戰期間,因為將領的指揮造成數萬人的傷亡,那是無法避免的常態。

  但是曹仁在大局已定的情況下,竟然命令手下士卒屠殺數萬乃至更多手無寸鐵的百姓。

  這讓糜暘這個來自後世的人,怎麼可能會對曹仁有著什麼好感。

  所以面對著眼前的這個舉世聞名的名將,糜暘勸降一遍過後便不再言語。

  隨後糜暘直接問曹仁道:“若有遺言你可盡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