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漢 作品

第三百二十二章 仲達崛起 既悼既檄

  所以當他說出這番承諾時,曹丕感受到了一種莫名的心安。

  而在曹丕與司馬懿的對話之間,一直隨侍在曹丕身旁的中書令孫資,已然潤色好對司馬懿與張郃的封賞詔書。

  在孫資將封賞詔書呈到曹丕身前讓他預覽時,曹丕從身前的玉盤上親自舉起傳國玉璽,而後毫不猶豫的將璽身朝著玉盤上的詔書蓋去。

  噹一聲璽印落盤的聲音傳遍大殿中後,曹丕的臉上浮現了喜色。

  這一蓋,或許真的可以為大魏保住已經風雨飄搖的南陽郡。

  而這一蓋,亦讓以後的歷史,走向了一個完全無法預料的方向。

  最諷刺的是,身為始作俑者的曹丕,卻無法看到那一幕了。

  ...

  就在曹丕在宛城中封賞司馬懿與張郃的時候,在數百里外的襄陽城外,一場規格浩大的葬禮正在舉辦著。

  這場規格浩大的葬禮,正是劉備為關羽所舉辦的。

  早在之前劉備帶著關羽的靈柩回到襄陽城之前,他的一道詔令就已經傳達到留守襄陽城的馬良手中。

  在那道詔令中,劉備明確指出要荊州刺史馬良效仿霍光故事,準備一應天子下葬的器具,來為關羽舉辦葬禮。

  當馬良收到這道詔令後,他便立即按照劉備的吩咐開始準備一應天子下葬的儀具來。

  正因為有著馬良的提前準備,所以在劉備預先定好的這日,漢大將軍關羽的葬禮開始如期舉行。

  漢章武二年二月二十一日,在襄陽城中的大漢公卿無論地位高低,齊齊換上素服,早早一日就來到襄陽城外。

  在劉備委任的治喪大臣,侍中、尚書鄧芝的主持下,一眾身著素服的大漢公卿全都躬身在襄陽城的城門兩側,等候著關羽的靈柩從城內運出。

  每位公卿的臉上,都帶著濃重的悲色。

  而許多感情豐富的公卿大臣,甚至在關羽的靈柩還未出現時,就已經開始小聲的嗚咽起來。

  一聲聲細小的嗚咽,在風聲的牽引下慢慢匯聚在一起,最後形成一股十分悲哀的氣氛,籠罩在襄陽城高聳的城門內外。

  公卿縞素,躬身哭喪,這在往日中就是專屬天子至高的送喪規格。

  而在濃郁的悲哀氣氛的瀰漫下,當天邊的第一抹陽光出現在襄陽城外時,一架六馬所御的龐大轀輬車開始緩緩出現在城門之中。

  龐大的轀輬車之前,道道靈幡隨風飄揚,似在招引著關羽的靈魂歸來。

  而在轀輬車之上,本來屬於天子專用的黃繒車蓋正遮蓋著關羽的梓宮。

  黃繒車蓋在陽光的照耀下,顯得格外耀眼。

  除去這一件件象徵著莫大榮耀的外物之外,在關羽的遺體被放入梓宮之前,他的遺體早已穿戴上金縷玉衣。

  在六匹神駿的寶馬的行進之下,載運著關羽梓宮的轀輬車的行進速度並不慢。

  當關羽轀輬車越過列位公卿走到最前方時,一隊隊身穿素服,頭戴白布的天子親軍羽林精騎便在漢驃騎將軍馬超的帶領下,從官道兩旁駛出。

  他們默默駕駛著胯下駿馬,為著身後漢大將軍的梓宮開路。

  上千聲駿馬沉重踏地的聲音響在襄陽城的城外之外,將原本悲傷的氣氛轉變為肅穆。

  而隨著上千羽林精騎開始行動之後,關羽梓宮身後的眾多公卿亦紛紛邁動起自身的腳步,跟隨在關羽的梓宮之後。

  而一直跟隨在關羽梓宮兩旁的,正是大漢天子劉備與漢車騎將軍張飛。

  他們是在以親人的身份,在為自己的兄弟送葬。

  相比於劉備,感情更加豐富的張飛,他這時的狀態還一如當日那般,一直在號哭不已。

  聽著另一側不停傳來的張飛號哭聲,劉備用悲傷的眼神看著身旁的梓宮,他的眼中亦漸漸溼潤。

  只是在摸到懷中的那一道文書之後,劉備的情緒才漸漸平復下來。

  懷中的那道文書,是劉備為關羽所準備的悼文,他一會務必要以最好的狀態將裡面的內容念出來。

  在經過半個時辰多的行進之下,送葬關羽梓宮的隊伍終於來到了襄陽城西北十數里的地方。

  古代並沒有良好的保存屍身的條件,在這種情況下,縱使劉備想將關羽的遺體運送回成都安葬也是不容易的。

  除此之外關羽生前還是大漢的襄陽侯,襄陽作為關羽的屬國,若將關羽安葬在這裡襄陽城外,對關羽來說也是不錯的歸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