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漢 作品

第三百六十三章 利劍在手 可創生機

  帛書在火焰的點燃下,很快就開始燃燒起來。

  深藍的火焰跳躍在糜暘的眼中,讓王洪更加看不透他的這位恩主在想什麼。

  等帛書在銅輿中燃燒殆盡後,糜暘方才開口說道:“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宜疏不宜堵,些許怨言而已,有什麼大驚小怪的?”

  糜暘淡然的語氣,讓王洪心中咯噔一下。

  往日身為糜暘好友的他,聽出了糜暘語氣中的不喜。

  而糜暘的話語,也解釋了他為何不喜。

  誠然糜暘設立司聞曹的初衷,是想司聞曹充當他的耳目。

  只是他的本心是想維護梁州的穩定。

  他不想被人矇蔽而讓梁州陷入危機之中,絕不是要搞什麼白色政治。

  在這種本心之下,糜暘覺得王洪有些小題大做了。

  自他入主樑州以後所做的種種事,的確是會觸及到很多人的利益。

  而那些人明面上沒辦法反對他,肯定背地裡會發發牢騷。

  這種人在梁州是很多的。

  縱算是諸葛亮那種一心為公的聖臣,他執政時期都會受到不少非議,何況糜暘呢?

  對於這些非議,糜暘是抱著與諸葛亮一樣的態度的。

  只要這些非議不會影響大局,那麼他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相忍為國。

  今日他所做的一切,將來史書自有公論。

  王洪在聽完糜暘的話後,立馬躬身對著一拜,語氣恭謹地說道:“牧伯所言甚是,以後臣會注意這一點。”

  王洪如此說,糜暘的臉色也緩和了些。

  糜暘問王洪道:“軍謀司籌備的如何了?”

  王洪見糜暘問起這件事,他並沒有馬上回答,他在腦中仔細思考過後,方才謹慎地開口言道:

  “軍謀司之司尉臣心中已有所人選。

  只是軍謀司的設立相比于靖安司更為繁瑣,所以可能還需一段時間。”

  王洪的回答算不上讓糜暘滿意,但也還能讓糜暘理解接受。

  王洪口中的軍謀司與靖安司,乃是屬於司聞曹的兩個部門。

  漢家自有制度,當初糜暘雖有意參考後世的某些制度設立司聞曹,但是糜暘也不能天馬行空般亂來。火山文學

  在糜暘的安排下,司聞曹原本主要分為靖安司與主記室兩個部門。

  靖安司主要負責的是梁州境內的督查事務,屬於司聞曹中的行動派。

  而主記室顧名思義,就是彙總分析所收集到情報的部門,算是後勤部門。

  為了創立這個部門,糜暘可是砸了不少錢下去。

  後來他發現反正都砸錢了,為何不多砸一點,讓司聞曹的作用發揮的更大一點呢?

  在這種想法之下,糜暘又在司聞曹之下設立軍謀司。

  軍謀司與靖安司不同的是,他主要負責境外的軍事情報收集工作。

  而相比於境內的督查工作,軍謀司負責的境外刺探敵情的工作,無疑更加危險且招募合適的探子並不容易。

  這也是王洪所說的,軍謀司籌備不易的最重要原因。

  畢竟背靠糜暘的王洪,又不缺錢,他缺的只是人。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這是任何兵家都懂得的道理。

  因為這一點,所以當世三家經常在對方境內安插探子。

  當然了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當世很少有專門的軍事密探,很多都是兼職的探子。

  甚至有時會出現探子,將一份情報送給兩家不同勢力的情況。

  這種性質的探子,基本都是商人。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也很簡單。

  當世絕大多數人都是足不出縣的,在交通極為不利的情況下,各地的風土人情、口音俗語都相差巨大。

  要是尋常人去當探子的話,恐怕一開口就會被懷疑身份,還探個錘子。

  至於那些有能力外出遊學,並且學習官話的人大多都是世家子弟。

  這樣身份的人,是不會自甘墮落去當探子的,地位低不說,還容易送命。

  相比於以上身份的人,商人當探子有著各種便利。

  商人為了生意經常需要走南闖北,這一點就保證了他們有基礎能獲得境外的消息。

  另外商人善與各種人物打交道,畢竟這是他們的生存技能。

  再加上縱使部分商人因為風俗、口音被認出來不是本地人,也不會引起人的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