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花 作品

第五百一十七章 唇槍舌劍

  詩云幽幽的看了他一眼,奶奶的,你還沒忘瑪雅呢?

  老頭反倒很認真地說:

  “我認為這是優點。德國人非常注重規則和秩序,幹什麼都十分認真。

  在一些人的眼中,德國人近乎呆板,缺乏靈活性,甚至有點兒不通人情。但請仔細想想,這種‘不靈活’很有好處,沒有紀律,哪來秩序?沒有規矩,哪來方圓?

  通常來講,同德國人打交道麻煩最少。凡是我們能辦的,我們都會馬上告訴你‘可以辦’。凡是我們辦不到的,我們也會明確告訴你‘不行’,我們不擺架子,不給人模稜兩可的答覆。

  德意志民族是一個講究秩序的民族。大到空間、地、建築物,小到家庭主婦外出購物都被事先安排得井井有條。維持秩序的標誌牌和禁令牌隨處可見,事無鉅細都有明文規定,並要求人們嚴格遵守。

  比如商店的營業時間是有嚴格規定的,店員早7時上班,擦拭門窗、整理貨物,8時開門營業,中午不休息直到下午6時關門,星期六下午2時起停止營業,星期天關門休息。這一營業時間各商店都要嚴格遵守,不得超時營業。

  在半夜12時開車,看見紅燈還停車的,只有德國人。這一方面說明德國人在遵紀守法方面具有很強的自覺性,同時也說明德國是一個執法嚴格的國家。

  商業更是如此,如果做不到先定規矩,事無鉅細都明確權責,那一切都亂了,出了問題就扯皮,像米國搞出幾百萬律師,天天打官司,你不覺得累嗎?”

  詩云暗自佩服。

  夏川嘿嘿笑道:“我也來自一個遵守秩序的國家。就和d國一樣,人們普遍存在著求穩怕亂、安於現狀、自滿自足的心理。這一心理都是歷史造成的。

  d國更是如此,歷次改革或者革命都是自上而下進行的。

  從俾斯麥以‘鐵血政策’統一德意志,到獨裁者發動兩次世界大戰,極權和獨裁導致下層百姓普遍存在著一種‘順從精神’或稱‘臣僕意識’。

  盲目服從、馴服地跟隨統治者,就像歷史劇中描寫的‘官吏們既已作出決定,皇上也已首肯,服從就是我們的天職。貫徹帝王聖旨,想必無上榮耀’。

  戰後d國在西方大國的推動下,走上了資產階級議會民煮的道路,d國人的民煮意識得到了加強,人們主動參與正治生活,自由發表個人見解,那種順從的臣僕意識雖已被擺脫。

  但是,長期歷史沿襲下的一些心理,仍存在於d國人的性格與意識中。

  在企業裡,下級絕對服從上級,一切按規章辦事,缺少靈活性和主動性;職工們以服從為天職,而領導者則以是否服從命令、遵紀守法作為衡量職工好壞的標準。這才是形成德國人拘泥、呆板性格的原因。”

  詩云頓時冒汗,這打擊的有點狠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