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言不信 作品

第389章 倭國事了

現在這位天武天皇已經成了階下囚,自然不存在什麼三神器。

李治將今日新羅的態度向武皇后略微一說,讚歎道:“朕得此人,真可比父皇得英公也!”

這一點是陳青兕有所欠缺的。

陳青兕爽朗笑道:“哪來的,亂七八糟的癖好。我這一輩子就寶貝這一把兵器……”他拍了拍腰間的寶刀,說道:“自從收到此刀的那一刻起,已然決定,刀不離身。人在刀在,刀亡……哎呦!”

武皇后將最後一份奏章放在一旁,見自己的丈夫也在審批奏章,一邊審批,還一邊微笑頷首。

正如李治不知道自己何時病故,武皇后也不知道自己的這位靠山,能夠倚仗的天什麼時候會倒。

百濟貴族看不起三韓遺民,數百年了,甚至都不願意讓他們學習扶余話,而是涇渭分明,官僚一套語種,百姓一套語種。

唐廷的態度,新羅是能夠感受到的。

陳青兕跟著解釋:“只是一個小小的惡趣味,聽說倭國有一把神兵叫天叢雲劍,就想著要回留作紀念,指不定未來能夠出現在那個藏館裡,不算白來這一探……結果都是謊言罷了。”

李紅清雖滿不在乎,嘴角卻也跟著微微翹起。

陳青兕對於劉仁軌全盤托出自己的理念想法,並不是單純的對好友的推心置腹。

依照這個進度,要不了年餘時間,圍攻高句麗也能提上日程。

她對於自己丈夫的一切都異常留心,以揣摩對方用心。她知道自己這位丈夫平素工作嚴肅認真,少有這般表情,顯然心情特別的好。

李弘尚且年少,李治也不放心將過多的權力託付。

李弘為人謙和仁儒,深得上下稱道,可他處理政務也如自身性子一般,事事以仁厚為上,力避嚴刑,這點在武皇后看來卻是極其愚蠢的。

百濟這邊的百姓,那真就跟牲口牛馬沒有什麼區別。

李紅清來到陳青兕的身側,說道:“想不到你還有收集寶劍的愛好。”

站在船艦上,感受著拂面的海風,陳青兕想著此番倭國之行,心中頗為暢快。

陳青兕叫了一聲。

陳青兕不但平定了百濟內亂,還為他們奪取了一座巨大的銀礦,還順便將新羅那野心也一併斬斷了。

李治也頗為沾沾自喜,身為皇帝,手下能夠有陳青兕這樣的能人,能夠與之譜寫一篇若漢昭烈帝與諸葛丞相,自己的父皇與房杜這樣的君臣典範,那是最大的幸事。

不過……

陳青兕年紀輕輕已經做到了權勢最高的大都督,既有牧守之勞,又有開疆之功,在長安還有一定的政治力量。

李治並不擔心武家會坐大,步入外戚干政後塵。

劉仁軌這方面要勝過陳青兕不少,也提出了許多中肯的意見。

武皇后輕笑:“陛下今日心情特別好哩,見陛下看著奏章都在笑,妾也忍不住跟著笑了。”

如果不是蕭淑妃愚不可及,這個皇后真輪不到她。

很多事情李治是幹也不是,不幹也不是。

如果沒有陳青兕站臺,只靠義通、中臣大輝是鎮不住場面的。

百濟貴族與百濟平民都不共一種語言,可想而知,在百濟上層貴族對於百姓是什麼態度。

李治聽到武皇后突然發聲,面對這個已經成為自己政治場上的夥伴,避免不了問道:“皇后有什麼高興的事情?”

李紅清沒有如愛情劇本里的那樣,深情款款的堵住他的嘴,而是踢了他一腳。

“那一言為定!”

所以最好的時間是覆滅高句麗以後,天時地利人和皆在。

現在廟堂的反應參半,一部分覺得可以,一部分覺得可以等等。

劉仁軌近乎完美的處理了百濟境內的秋收事宜,將朝廷的兩稅法落實到位。

雍州在什麼地方?

關西包括京兆之地都是雍州。

武皇后先將手上的奏章逐一批閱,這是給李弘最基礎的一些事務,都很簡單,就跟作業一樣。

李治當然清楚,新羅為何會有此改變。

在倭國的陳青兕很快得到了李治的旨意,同時也有冊封新倭王的聖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