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崇禎絕不上吊 作品

第 908章土堆?那是一代代種田人!

  “立碑?”

  “哈哈哈!”

  老丈且歌且行,蒼涼而豪邁的歌聲,遠遠迴盪:

  “辛苦一生,能有簿子裹身,埋於泥土,留下一冢墳頭,便已經是蒼天有眼。

  古人曾言:

  遍身羅綺者,豈是養蠶人!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能為亡者立碑,非我百姓人家啊!”

  (注:簿子——一種用高粱杆編制的晾曬用具。也就是老話常說的“草蓆裹身而葬”。)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

  趕車老丈的話語,猶在耳畔迴盪。

  吳檠遴渾身一震。

  腦海裡,又想起南下途中,那遍地的枯骨,無人掩埋。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吳檠遴低聲呢喃。

  管家吳大山上前一步,低聲道:

  “老爺,古人曾言,君子之澤五世而斬。

  便是高官滿堂的王謝之家,都消散在歷史長煙中……

  能夠世代富足的,都不是單純的種地人家。

  老爺卻是不知道,今日我等眼中的墳塋,只要一場災禍,斷了香火……

  沒有後代填墳,不消幾十年,就會成為種植莊稼的平地。”

  吳大山嘆息一聲。

  他雖然也是吳家子弟,卻是旁支。

  若不是老爺看重自己,帶在身邊,做了管家……

  自己這個吳家子,與尋常小地主,又有什麼區別?

  三兩代之後,就要因為家產分予子嗣,成為了尋常自耕農。

  可以看見,他的後代——與常人無疑。

  若非老爺提拔之恩,自己的後人,哪裡抗得過天災人禍呢?

  到那時,一場災害,自己也會成了無碑墳塋一捧……

  古往今來,腳下這片田野,何處不曾埋了人屍?

  華夏信史數千年,亡魂何止萬萬!

  按理說,早該遍地墳塋,再無立錐之地!

  然而,除了豪門墓葬,可有享受百年香火的墳頭?

  百姓面朝黃土背朝天,辛苦操勞一生,到頭來,就連這最後的三尺之地,也難以保存百年……

  這——就是老百姓的身前、身後事……

  吳大山的視線,凝固在牆壁的標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