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野悲歌 作品

第1220章 冥王星

周不器眉梢一挑,“比爾·蓋茨?”

“你沒跟他討論過資產管理?”

“沒有。”

“那我建議你有空真的應該跟他多溝通。這幾年他的財富增長速度比巴菲特還快,可見他的投資回報率比巴菲特還高。”

周不器點了點頭,“是啊,每個人只能賺到自己認知範圍內的錢。巴菲特不懂科技,他就不敢在科技企業身上下注。比爾·蓋茨是做這個的,他知道哪些科技公司有潛力。”

裡克·埃夫隆嘆了口氣,“是啊,這是華爾街投資家們最大的問題。科技行業風險太大了,除非對這一行特別瞭解,才敢去買入一些科技公司的股票。經濟、金融、財會出身的投資家們,根本做不了這個。比爾·蓋茨只專注於打理他的個人財富,他如果做私募,肯定是全世界最大的私募基金。”

周不器對這個方向很瞭解。

不僅是硅谷了,國內也差不多。

投資人都不懂科技行業,科技行業的投資怎麼辦?辦法就是投資圈去科技圈挖人,把一些科技圈的牛人挖走去做投資,因為他們瞭解科技行業,所以敢於對科技行業出手。

典型的代表,就是硅谷出身、有著paypal“黑幫教父”之稱的彼得·蒂爾;國內的則是攜程創始人,後來創辦了紅杉中國的沈南朋。

不過,這裡還有一個問題。

就是最頂尖的科技大佬往往都不會下場混投資圈,他們在本行業都有著自己的使命和追求。只有在這行過得不怎麼如意的人,才會跳槽去投資圈。彼得·蒂爾是被paypal掃地出門了,沈南朋也是被攜程掃地出門。他倆算是很優秀的。絕大部分從科技圈跳槽去投資圈的人,其實對科技圈也沒那麼瞭解,都是科技圈的失敗者。

周不器算是個特例,他在科技圈很成功。成功,就意味著對這個行業有著深入的理解。個人履歷擺在那呢,他去投科技公司,大家都信。

換成別的一個什麼投資家搞一個私募,想要投資高科技……最多就是忽悠一些普通老百姓的錢包,權勢階層才不搭理呢。只有到了周不器這個層次,才夠資格掏空他們的錢包。

接下來,裡克·埃夫隆和他的助手,又簡單地說了一下私募的玩法。

美國的私募跟國內的私募不是一回事。

因為私募是暗箱操作,灰色地帶太多了,所以國內管得太嚴。美國的金融市場很開放,所有的對沖基金都是私募的,運作方法就很靈活了。

比如,20%的年化收益,到底要如何保證?怎樣才能確保基金管理人能夠年年達標,年年享受利潤分成?

除了選擇優質的投資標的外,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做賬了。

比如,今年的年化收益是28%,可以拿到利潤分成;可明年的經濟形勢很差,預計只有15%的年化收益,就拿不到利潤分成了,怎麼辦?答:暗箱操作。今年借出去一筆錢,算作開支,把今年的年化收益降低到21%。明年把這筆錢收回來,算作收入。就相當於把今年7%的收入轉到明年的收入賬本上了,明年的年化收益就變成了22%,基金管理人就可以利潤分成了。

說白了,就是坑投資人。

華爾街的常規操作罷了。

今年的金融海嘯,讓很多投資人認識到了華爾街吃人不吐骨頭的一面,都紛紛撤資了。此後華爾街為了挽回名聲和投資人的信任,開出了一系列優惠、友好、為投資人謀福利的條件,然後就真把資金忽悠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