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野悲歌 作品

第1933章 互聯網手機的形態


如果樂視賬上有幾百億的現金流,說不定真能把這一整套模式給跑起來。



賈布斯畢竟是個倖進之輩,做生意的水平還是欠缺了一點。



雷俊就不一樣了,他是真正腳踏實地靠著自己的實力幹出來的,是真正的企業家,水平高多了,他做小米就很成熟。



一步一個腳印,慢慢來。



在手機業務成長起來之前,小米的所有精力都放在手機上。



其實這種互聯網軟硬件模式的創新,蘋果才是鼻祖。



蘋果賺錢,是硬件層面大賺一筆,然後把手機賣給用戶之後,再通過軟件層面繼續從消費者手裡持續性地賺錢。



左手硬件,右手軟件,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



所以蘋果的賺錢能力超級強。



雷俊很有自知之明,小米想跟蘋果比,那真是太自不量力了。小米現在甚至連國內的中華酷聯、金利、魅族都比不過。



沒辦法,那就不能兩手都抓了。



主動放棄一個!



不再像傳統的手機廠商那樣追求在手機本身的硬件產品上賺錢,主動放棄硬件層面的盈利,而是追求更長遠的軟件服務上的收益。



放棄硬件層面的盈利,這就給了小米手機極大的降價空間!



同樣配置的手機,“中華酷聯”的手機市場價是3500-4000元,小米1的價格是1999元……直接砍價一半!



這樣的價格優勢就會帶來極其強大的競爭力。



這就很難受,小米成了行業攪屎棍,被同行們深惡痛絕,各大公司的公關文案都跟商量好了似的,都在不斷地攻訐小米。



從商人的角度來說,周不器也很不喜歡雷俊玩出來的這一套。



這是太坑人了!



智能手機是多新鮮的玩意啊,多賺錢啊?!



當整個手機行業都在沉浸其中,賺得盆滿缽滿的時候,忽然殺出來了一個不按規矩出牌的傢伙,徹底把這個行業顛覆了。



你自己不賺錢,還要讓大家陪著你一起不賺錢,太沒公德心了!



“中華酷聯”直接崩潰。



華為經歷了短暫的低谷期後,很快地調整策略又重新崛起了,成為了新時代的手機巨頭;聯想則直接喪失了國內市場,還好海外市場賣得還可以;中興差強人意,已經失去了海內外消費者的認可,但在國家的推動下,可以把手機賣給一些圍城國家,在被罰鉅款之前活得也不錯。



酷派就不行了,直接完蛋了。



周不器跟周紹寧一起,在首都見到了雷俊,他想請周大老闆幫忙,在供應鏈的層面對小米提供一些支持。



這裡關係到一些電子產品行業的商業邏輯。



不管是做電腦做手機,還是做冰箱做電視,廠商跟供應鏈之間的合作,並不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模式。



是先拿貨,後給錢。



比如小米,他們想做手機,其實賬上並不需要有太多的錢,只要說服供應鏈,然後先以“負債”的形式拿貨。



拿到貨之後,花一點錢給代工廠組裝,賣到市場中。



賺到錢了之後,小米再拿著錢把欠供應鏈的錢給還上。



整個商業流程才算走完。



這裡看似供應鏈吃虧,卻也沒辦法,因為在這個流程裡信息不對等。手機廠商並不清楚供應端每一批提供的貨是否都能達到標準。



所以要“負債”。



這是對供應鏈的一種捆綁和約束,不能弄虛作假,一定要提供達標的配件。一旦弄虛作假了……不好意思,訂單取消,負債取消。



供應商就會遭受巨大的損失。



比如國內有一家蘋果的供應鏈廠商,被蘋果發現了供貨造假,這家幾百億市值的供應鏈廠商當即就面臨了破產。



所以這種模式對小公司來說就很不友好。



愛斯達剛做手機的時候,有紫微星來背書,所以供應鏈都很相信愛斯達,都願意給愛斯達提供一筆很大的“負債額度”,向愛斯達供貨。



小米就不行了。



這就是一家小公司,雖然雷俊已經走馬上任成為了金山集團的董事長,可金山和小米之間沒有關係,總不能讓金山給小米背書吧?



這就導致小米的信譽不夠高。



供應鏈都不敢供貨。



萬一把貨借給了小米,小米的手機卻賣不掉都砸在手裡了……到時候,小米破產,還不上供應鏈的錢,供應鏈就要為此承擔巨大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