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家大官人 作品

486章 巧言易信,孤憤難申(下)

  李長虹瞠目結舌,想要反駁,在事實面前卻無話可說,矗在原地瞪著桓溫。

  宗正府文成館館主,也就是劉彥的二師父沈瓊,曾對天子劉彥斷下箴言:三十年後,陽謀看謝安,陰謀看桓溫,權謀看陸凌,奇謀看冉閔。

  如今一看,桓溫不僅陰,陰中還帶了一個‘損’字,他既見劉淮不願退兵,在聲色俱厲之間,桓溫直接把將來可能戰敗的責任,全部推給了李長虹和他的長水衛。

  其用心不可謂不毒!

  劉淮沒有桓溫想的那麼深奧,只覺得桓溫此話有理,便氣惱地對李長虹喝道,“桓都尉說得對!李長虹,若此戰不勝,本都督定斬你以平軍心。此戰若勝,本都督必奏書彈劾於你,治你的罪,誅你的族。”

  妥了,不管這仗能不能贏,李長虹在劉淮這兒,都死定了。

  騎馬稍落在諸人外端的陳步業,素來耿直慣了,他聽完此言,終於收不住火氣,翻身下馬拜道,“大都督,凡用兵之道,以計為首。計料已審,然後出兵,則無有不勝。在揮師之前,牟將軍獻‘六路進軍、十面埋伏’之計,莫、孫、劉、李四位將軍及末將皆附議,都督不許,非要囤兵險道孤注一擲。且戰前都督並未給予諸將分工,導致兵不識兵,將不識將,行陣不和,十五萬大軍亂做一團,擁擠如同群羊。而今都督問罪,末將敢問,您要問誰的罪?又要斬誰的頭?”

  這番話合情合理,若是劉彥聽了,定會覺得有理。可陳步業沒想到的是,劉淮不是劉彥,這裡,也不是天子所在的長安城。

  劉淮聽完,頓時怒不可歇,厲聲喝道,“陳步業,你竟敢以這種語氣與一國儲君說話?你,活膩了不成?”

  若說十五萬大軍陷入險境,他桓溫和王彪之,亦脫不了干係,如果沒有兩人的縱容,這隻軍隊也不會是如今這幅亂糟糟的模樣。

  所以,桓溫巴不得讓劉淮的‘火’燒的更旺盛些,把罪責全部推脫到他人身上,自己也好明哲保身,於是,桓溫揮舞馬鞭,厲聲叱喝陳步業道,“陳步業,你大膽!難道你不知道,站在你面前的,是將來帝國的天子麼?哼,天子在如今太子時,你說話就敢如此張狂,他朝殿下化龍,你難道要上天不成?”

  殺人誅心!殺人誅心吶!

  陳步業激情豪邁,渾然不懼,仍誠懇勸誡,“都督,諸葛丞相曾言:親賢臣,遠小人,此大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桓靈所以傾頹也。三國重歸一統,歷經孝仁、神武二帝,及至陛下,我大漢之所以興隆長盛百餘年,無不賴君主知人善用,無不賴忠臣直言敢諫。都督,您要知道,大漢的江山是大漢的,不是某個人的啊!”

  未等劉淮開口,桓溫厲聲問道,“陳步業,你說誰是小人?你敢再說一遍?”

  陳步業怒瞪桓溫,冷若冰霜,“放任都督恣意者,小人也;縱容都督亂兵者,小人也;姑息都督惰氣者,小人也。你桓溫,還有那劉沁、劉瀚兩個飯桶,在此戰之後,該行車裂之刑,誅三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