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昊 作品

第7章 六十年代的物價(大改)

  三大爺閻埠貴,也是面臨同樣的問題,37塊錢的工資養活6個人,還給自己的孩子攢下了房子。

  其實在林昊看來,閻埠貴這個三大爺,平日裡的各種算計,其實是可以理解的。

  比如,閻解成和於莉結婚後,要讓他們交生活費和房費的問題。

  哪怕作為一個現代人,設身處地的想一想,都能理解,“你都掙錢了,難道還想在家啃老不成。”

  但他只是將這種算計,交給了幾個孩子,卻沒有告訴他們,這樣算計的目的為什麼。

  在林浩看來,如果閻埠貴能讓他的子女明白,“可以為了生存而算計,卻不是讓算計成為生活”的道理,就不會有後來眾叛親離的下場。”

  當然和閻埠貴比起來,劉海中這個糊塗蛋,那就是活該了,他大兒子的那句“父母不慈、兒女不孝”,就是他這一生的寫照,直到後來過著孤家寡人生活,才算把自己活明白。

  所以林昊決定,將來不管是和誰結婚過日子,自己的孩子一定要好好教育。不求孩子有多大成就,只要不長歪就行。

  很快,林昊就走到工廠門口,和記憶中那些熟悉的人打招呼。

  來到自己的工位後,開始按照計劃打磨零件,雖然前身只是學徒,但是基礎還是很紮實的,按照記憶中的流程,拿起了毛坯開始車零件。

  然而終究只是繼承原來的技能,剛開始時有點陌生,不過通過實踐與理論的結合後,也就越發的得心應手。

  而他旁邊工位上的工友王林,也只以為他實在磨洋工,後來看他加快速度後,也就沒怎麼關注林昊了。

  就這樣時間不知不覺的就過去了。

  等到廣播響起來後,才發現已經到了午飯時間。

  隨後就跟著其他工友一起,拿著自己的飯碗,說說笑笑的朝著食堂走去。

  軋鋼廠有三個食堂,光炊事員就有小二百號人。

  食堂裡面人聲鼎沸,大廳三個方向排拍了十幾列人,林昊也隨便找了一隊排著。

  很快就輪到林昊,打了一份白菜,一份土豆,2個大饅頭,總共才2毛錢,找了個同車間的人坐下。

  其實大多數工人,通常都是買一份菜,2個饅頭,就夠了;要是看見多買幾個饅頭一份菜的,指定是給家人帶回去,畢竟食堂的菜,可比家裡的油水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