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拐賣

這個是歷史遺留原因,無法根除,只能緩慢改善。



我們在繼承了五千年曆史偉大一面的同時,也不得不繼承它的糟粕。



所以在中國發生的拐賣,一般集中在年輕的女性和男童身上。



故事發生在一個村莊裡。



中國除了城市之外有大量的自治村。村委自治,由村民普選出村長。村長在村裡擔任著像古代縣官一樣的職位,村中權責一般並不清晰,也缺乏相應的監督機制。



陸北旌曾經拍過一個講述大學生村官的電視劇,在那時他就瞭解了關於自治村的事。



說一句有點弱智的話——他在這之前從來不知道原來城市之外的村竟然幾乎都是走自治路線。



可以類比一下美國的自治洲。



自治村雖然沒有自治洲那麼大的權力,他們沒有立法權,也沒有村武裝力量。但除此之外,自治村確實是一個小型的半封閉社會生態。



他在拍電視劇的知道得知大學生村官是一項推行了很久的政-策,有很多曾經下過村的工作人員對他說“在村子裡,你要學會妥協”。



這是一個什麼概念呢?



陸北旌翻閱過大量的關於自治村的新聞資料,被裡面各種“新聞”給震憾了。



其中有一個村,村中所有的少年男女都是在十四五歲的時候就在家長的安排下結婚——當然,他們不會有什麼結婚證,只需要拍個結婚照就公然以夫妻名義一起生活。所以新聞標題就是很驚悚的“三十幾歲就三代同堂,五十幾歲就五代同堂是真的嗎?”



結果新聞報道顯示這還就是真的。



拍攝鏡頭非常清楚的拍下了村民家中一張張掛在牆上的結婚照,兩個明顯初中生模樣的男孩女孩僵硬的抱在一起,背景是電腦製作的炫彩背景。



記者暗訪,詢問村民,問她今年幾歲,有沒有孫子?那個女子回答,她今年三十六歲,已經有小孫子了。



記者又問,覺不覺得孩子這麼小就要結婚生孩子,不是該去讀書嗎?



女子這時有些不知如何回答,只是說:“都這樣,祖祖輩輩都這樣。”



這種事當然是,不合法的。



但這不是強j,而是未成年男女發生關係並生孩子,對這種行為,除非其中一方提起告訴,不然主審機關很難插手,而且到底要處罰哪一方呢?還是要處罰父母呢?一整個村代代如此,要從何時查起呢?要怎麼處理呢?



新聞後續並沒有給出這個村到底最後怎麼樣了,主管機會有沒有做出一些努力,或許他們做了,但習慣是難以根除的。



陸北旌在五年前,在大學開學前,接連在報紙和新聞中看到有女大學生在去報道的途中失蹤了。她沒有去學校報道,不知道去了哪裡。她的父母找記者、找警察,始終沒有消息。



他能猜得到這個女孩子遭遇了什麼,但在當時有限的條件下,找到她幾乎是一個不可能的事了。只能期待有一絲線索可以追查下去,希望能有一絲線索留下來。



那時他想起了他在拍攝電視劇時閱讀的海量的資料,從中讀到的不止是艱苦樸素,也有犯罪與痛苦。



他萌生了要拍這樣一部電影的想法。



用他自己來做警示的例子,用季青這個女角色來加強這一個印象,希望可以讓更多的年輕人在走上社會之前,先學會一點點警覺心。



陸北旌對柳葦說:“你知道拐賣的原因是什麼嗎?”



柳葦想了一下,說:“窮。”



陸北旌搖搖頭:“不是,是男女的絕對差。我們打個比方,同一個十年內出生的男女,他們都只跟同樣年代的男女結婚,並且他們中所有人都成功結婚了,沒有剩男剩女。這是一個最理想的狀態。”



柳葦點點頭。



陸北旌接著說:“在這種前提下,八零年到九零年這十年裡,沒有辦法結婚的男性人數超過兩千萬。九零年到兩千年這十年裡,沒有辦法結婚的男性人數超過三千萬。”



柳葦捂住嘴,她想到了:“因為重男輕女?”



陸北旌:“不完全,其中還有一個原因是B超的發達以及流產手術的普及,還有計劃生育,以及你說的最初的原因,窮。”他兩隻手虛抓,合起來:“所有這一切原因加起來,造成了差距巨大的男女比率。”



陸北旌:“家庭傾向於養育回報率最高的孩子,男女之間,男性的回報率更高。這不止是歷史原因,也不僅僅只發生在農村需要種地的重體力勞動者家庭。男性是人力資源中適應性更高的一種。除了腦力勞動佔多數的職業之外,剩下所有的職業中,都是男性適應性更高。所以當一個家庭沒有過多資源的時候,他們就更樂意選擇男性繼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