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預 作品

第330章 書到用時方恨少,唯有臨陣打小抄!

  杜預無語。

  他為何提醒項羽,讓項羽自己賦詩?

  因杜預不想當顯眼包,想要低調行事。

  他吟“生當為人傑”,鼓勵項羽,作馬經拯救烏騅、都是私下小動作,只有項羽看到了。

  但在宏大的戰場上,若杜預親自作詩,特別是鎮國詩,聲勢就太大,容易引起有心人的注意。

  雖然他易容了,但十國人才濟濟,天外有天,保不齊也會被看破。

  杜預只好如同私塾先生,瞪了一臉羞赧項羽一眼,飛快寫了一張紙,遞了過去。

  像極了你的老師,看你個學渣考試不過,不得不協助你打小抄,同時恨鐵不成鋼的樣子。

  項羽恍然大悟,咳嗽一聲,清清嗓子,仰天怒吼道:“操吳戈兮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

  這詩,不是杜預的原作,乃是屈原屈子的鎮國詩【國殤】。

  當年,楚國險些被秦國所滅。

  秦國百萬虎狼,已經兵臨城下,而楚王闇弱,指揮失當,連連戰敗,主力淪喪。

  眼看楚國就要滅亡,屈子披頭散髮,悲憤而出,臨陣做【國殤】。

  這首詩,鎮國。

  那一場事關大楚生死存亡之戰,在屈子【國殤】激勵下,楚軍三軍用命、奮不顧身,竟然逆天改命、在絕無可能之下獲勝,挫敗了秦國百萬虎狼。

  從此,“國可無君,但不可無聖”、“無聖不成國”,成為天下共識。

  項羽橫刀立馬、霸王怒吼,才氣沖天。

  杜預也微微詫異!

  因項羽不愛讀書,才氣總量並不顯眼。

  他是武秀才是霸王之才,拔山扛鼎乃是本行,讓他吟詩作賦,頗有喜感,總覺得哪裡違和。

  但屈原說的,項羽乃是文武雙全之才,有潛力,值得教。

  聖人的眼光,果然有其道理。

  杜預透過這首詩,能看出項羽並非不學無術之人。否則歷史上他為何能幾乎一統天下?能作出“時不利兮騅不逝”這種名垂千古的名作來?

  他只是看不起讀書、看不起文人,不愛學習而已。

  論天賦,他才氣天賦相當驚人。

  從項羽的背後熹微霧氣中,地面猛然顫動起來。

  一隻帶著皮甲的腐爛手臂,從地下猛然伸出,仰天痙攣。

  彷彿在與天抗爭、充滿不屈之意!

  那手臂猛然撐起,一個楚國將軍從地下站起來。

  他早已死去,身上盔甲早都生鏽。

  臉上也血跡斑斑,一隻眼珠都被弓弩射爆。

  可他揮舞早已捲刃的大劍,仰天怒吼。

  “吼,吼!”

  早已死去、乾枯的將軍,發不出更多音符,只能仰天怒吼。

  一個又一個早已戰死的大楚英靈,從地下爬出。

  一個個沉默的亡靈,手持破損盾牌,揮舞折斷兵刃,緩慢而沉默結成戰陣。

  甚至連戰死的戰馬,只剩下骨頭架子,都重新從死亡的永眠中醒來,重新披掛上陣,牽著戰車,淵渟嶽峙,踏入戰場!

  亡靈戰馬拉的戰車上,站著同樣亡靈的馭手、射手和車長。

  逝去的軍隊,再次站起,徐徐迎戰!

  這是大楚陣亡英靈組成的不死軍隊。

  他們,早已為捍衛大楚而戰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