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第 79 章

 崔舒若也將目光落在了趙仲平的身上, 他的面容沉靜,不似過往浮躁。

 皇帝一問他,他就站得如青翠松竹,儒雅溫和, 回答時亦是恭恭敬敬, 任誰見了不稱一句翩翩公子, 君子如玉呢?

 “阿耶,兒子以為不但不能幽禁, 更不能殺, 還要厚賞封王, 不僅是他要封王,最好還要能為前朝正名, 若有後人一樣封王。”

 說要封王的不是沒有,但趙仲平是頭一個提出要為前朝武帝血脈封王的, 這倒是新鮮。

 崔舒若也跟著細聽, 趙仲平前面的話她並不意外, 畢竟是靠禮法做的太子, 若是他自己都不守禮法, 豈非連最起碼的立身之本都傾覆了?

 故而他不會為了報復趙巍衡跟仙嵩公主就出昏招, 這也是為何崔舒若能坐得穩妥的緣故。但前朝……

 她很難不有所懷疑。

 但皇帝卻覺得很有意思,直接抬手叫趙仲平繼續說。

 “世人皆知阿耶您仁厚,經逢亂世,早沒了綱常仁義,若是您主動提起此事,必定能與那些作亂之人分離開來。而那些不知您為人的大小勢力,也會因您此舉而心悅誠服,主動前來投靠。

 封王不難, 予以厚恩更不難。而前朝之人,手無兵權,若想犯上作亂,豈是有區區一個王爵就能功成的?”

 趙仲平此言一出,眾人盡皆側目。

 不是因為不好,而是因為太好了,好到甚至讓人懷疑他是否有備而來。

 “好!”皇帝滿意讚道。

 崔舒若在下首不著痕跡的度量了皇帝的神色,她亦當機立斷,佯裝附和認同,“太子說的極是,不如封廢帝位安樂王,以示恩寵。既能彰顯您的氣量,又能昭告您的仁德。”

 有趙仲平開頭,崔舒若附和,其餘人齊齊對望,多受影響,也都覺得可行。

 皇帝原本心中就偏向厚待前朝中人,一則是因為有親緣,不願被人揹後嘀咕,二則是因信天命,晉室背信棄義、過河拆橋,他們的下場如何已擺在眼前。當了皇帝后,除了迷戀權利,也忌諱這些。

 誰說不是因果循環呢?

 第二日,皇帝便下旨封了廢帝為安樂王,之後又連下兩道旨意,分別是封前三代王朝後裔為王的,並昭告尋求武帝血脈,一經現世,即刻封為王。

 這三道聖旨,不亞於驚雷,甚至比原齊王稱帝還要引人側目。畢竟皇帝到處有,能想著遵循禮數二王三恪,在這種蠶食天下的節骨眼封前朝後裔為王的舉動,真是鳳毛麟角。

 與此而來的,還有對齊國皇帝的讚頌。

 人人都在求賢若渴,只有齊國皇帝憑藉仁德名聲殺出重圍。一時間,前來投靠效勞的人接踵而至,幷州好不熱鬧。

 在熱鬧的幷州,連獻上絕佳計策的趙仲平都要往後站,何況是崔舒若,她隱身在喧囂中,力求絕不顯眼。她橫豎是做到了曾經對仙嵩公主姐弟倆的承諾,一個安樂王的爵位,並有錦衣玉食的富貴日子。

 不過,若是他們今後想不開要造反謀逆,自尋死路,那她可就沒法子了。

 而從皇帝還是齊國公就一路跟隨其左右的人,基本都得到了厚賞,少說也有個伯的爵位。半路出家的,到底遠近親疏有別,普遍要底一等,除非是功績斐然的,但想在一眾人才裡出頭,那可不是件容易事。

 到此時,便能瞧出崔舒若當初的聰明瞭。不論外來人怎麼爭搶,就憑她是爺孃的女兒,深受寵愛的衡陽公主,又在齊國公起義時幾多相助,就必須有她的一口肉,那是旁人怎麼搶都搶不到的。

 因此,她不但有公主爵位,還得了繡坊的管轄之權,並管著大軍糧草輜重。

 女子掌權,還是光明正大的掌權,當真是少數了。

 她得的還都是肥差。

 加上崔舒若正值妙齡,來投靠的勢力頭一件事便是想替兒孫求娶衡陽公主。能與齊國皇帝結為親家,有什麼能比這更令人放心,還便於在陌生的地方站穩腳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