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封王建制

分封給諸王是最合適的。

至於諸藩王會不會同意……這是毫無疑問的。

一個天天受皇帝猜忌的藩王,一個真真正正的王,選哪個還用說嗎。

既解決了藩王問題,還增加了大明的底蘊。

果然不愧是我的伴讀啊。

陳景恪頓了一下,給眾人反應時間,才繼續道:

“如果將來哪個藩王不小心失了國,大明作為宗主國,可以幫他們復國。”

“若大明遭遇了困境,還能靠著諸藩嘗試挽回局面。”

“說句大不敬的,就算將來大明真的沒了。”

“總不能所有藩屬國也一起沒了吧?”

“只要還有藩屬國存在,就可以保證朱家的祭祀不會斷絕。”

“這才是真正的,不將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

聽完這一席話,朱元璋只覺得猶如三伏天,喝了冰蜜水一般,渾身舒爽。

心中的那一點頑症也徹底消失了,整個人充滿了鬥志。

咱還能再戰二十年,為大明打下更多的疆土。

到時乖孫也長大了,接過咱的戰旗,繼續征戰。

咱就不信,三代人幾十年的時間,還不能打下足夠的土地。

至於朱標,這是他心中的痛。

高血壓,咱怎麼捨得再將這社稷重擔交給他。

好好的孩子,將來肯定是有為之君。

咱都想好了,再過幾年就讓位給他。

可是現在一切都被朱樉那個畜生給毀了。

每每想到這一點,咱都恨不得將那畜生給活剮了。

不過皇位還是要交給標兒的,只是咱不能如以前設想的那般,將所有擔子都交給他。

咱當太上皇,幫他分擔一些政務。

等咱老了幹不動了,乖孫也長大了,就由他替標兒分擔政務。

想到這裡,他看了看陳景恪。

還有景恪在,也能幫標兒分擔一些政務。

什麼叫肱股之臣,這才是。

不是一味的反對咱,而是在看出咱的問題在哪之後,還能幫咱想到問題。

這個閨女,嫁的可太值了啊。

不過此事非同小可,朱元璋也沒有輕易就做出決定。

他需要和人商量一下細節。

那麼誰最合適呢?

滿朝文武看了一遍,唯有徐達。

而且他還有個身份,燕王朱棣的岳父。

如果朱棣能封王建制,對徐家來說也是一件好事。

湯和倒也忠心,可他能力是真不行,而且性格也有很大缺陷。

以前還有個李善長,只可惜。

算了,不提他了。

於是他讓人將徐達找來,將境外封王之事說了一下。

徐達聽完之後,腦海裡瞬間就浮現出一個身影:

“上位,此法可是景恪所獻?”

朱元璋笑道:“除了他還能有誰,你說此法是否可行?”

徐達沒有直接回答這個問題,而是說道:

“軍功爵制、開海、封王建制……景恪的野心比你我可都要大啊。”

朱元璋頷首道:“從他鼓動咱編寫《華夏簡史》,咱就看出他的野心了。”

“非為一家一戶計……心裡裝的是華夏族群。”

“他的目的也是為了讓華夏更加強大……”

徐達狀似不經意的說道:“現在大明就是華夏正統,大明強大,華夏就強盛。”

“華夏強盛,大明也能威加海內。”

朱元璋笑道:“你放心好了,這個道理咱還是懂的。”

“他想壯大華夏,就只能依靠大明。”

“將諸藩王封在化外之地,用不了百年,那裡就會變成華夏領土。”

“就算咱的子孫失了國,繼任的依然是華夏子孫。”

“肉終歸是爛在了鍋裡面。”

“其實知道了他的想法,咱反而放下了心中的擔憂。”

“咱不怕他有野心,就怕摸不透他想要什麼。”

“既然他想要這個名,那咱就給他。”

“他要名,咱得利,各取所需。”

徐達也放下了擔憂,敬佩的道:“還是上位看的透徹啊,我天天琢磨景恪在想什麼。”

“只能猜到,他似乎對擴張很感興趣,卻一直想不明白他的目的。”

“像唐朝那樣,領土廣闊西至安西,北至北海,看起來很厲害。”

“可一旦國內有變,這些東西轉瞬就失去了。”

“勞民傷財,最後只落得一個虛名,又有何意義?”

“你這麼一說我才明白,我的眼界還是太窄了。”

“我只看到了眼前的一隅之地,他看到的是更廣闊的天地。”

朱元璋嘆道:“咱又何嘗不是呢,當初咱還弄出了十五個不徵之國呢。”

“現在想想,目光何其短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