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月明 作品

第209章 用木牛流馬耕地

“心裡越沒底,咱就越容不下別人反對,那時候咱是真的累啊。”

“還好陳景恪出現了,有能力幫咱設計一套更好的制度。”

馬皇后只是笑笑沒有多說什麼,其實她心裡很清楚,事情遠沒有他說的這麼理性。

放牛娃出身,當過和尚做過乞丐,最後得了天下。

有此成就者,亙古唯一。

他有多自信可想而知,也有自信的資本。

他相信自己能將國家治理好,相信自己制定的制度不會比前人差。

直到遇見了陳景恪。

他才真正清醒過來,打天下和治天下,是完全不同的兩件事情。

他糾結過,也一度不服氣。

還好,他還保持著理智,比起個人的那一點點勝負心,他更希望大明能變好。

於是接受了陳景恪的存在。

從原本的心有芥蒂,質疑,到現在的信任有加。

作為枕邊人,她親眼見證了全過程。

甚至朱元璋能這麼快,就承認不如陳景恪,並接受他的能力。

馬皇后的開導,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但這一切都是過去的事情了,沒必要再提起。

只要一切都在變好,大家都能好好的,她就滿足了。

說到這裡,朱元璋往躺椅上一躺,腳一蹬搖搖晃晃的好不愜意:

“現在多好,沒有了沒完沒了的煩心事,每天處理一下政務,還能有時間陪陪伱。”

“咱也終於體會到當皇帝的好了啊。”

“哈哈……”馬皇后笑了起來:“標兒可能不這麼想。”

“嘿……”朱元璋笑道:“誰讓他是咱的兒子呢。”

“他要是不服氣,等他兒子長大了,也這麼使喚他兒子去。”

——

朱標聽說又要廢奴,也是頭疼不已。

倒不是反對廢奴,而是新稅法還沒弄好,又來一項變革。

忙不過來啊。

不過還好,廢奴是可以和攤丁入畝放在一起的,就是額外附上一份保障制度罷了。

而且這麼做,還能名正言順的,把偷懶的陳景恪薅過來幫忙。

陳景恪倒也沒有推辭,參與的越多對這個世界瞭解的就越清楚,有助於以後的改革。

奴僕保障制度比較簡單,主要在人身安全和薪酬兩方面。

他倒是想搞一本勞動合同法來著,可惜那是奢望。

先廢除奴籍,給奴僕們最基本的保障,別的以後再慢慢爭取。

至少法律上廢除了奴籍,奴僕也是良籍,抓住機會改變命運的機會更多。

期間有一名官吏,問了一個問題:

“攤丁入畝、廢奴、鼓勵百工技藝,會不會導致土地無人耕種,糧食不夠吃。”

陳景恪是這麼回答的:“真正能依靠百工技藝為生的,只有極少數。”

“更多的百姓,還是要靠地吃飯。”

“況且,農耕是植入華夏人骨子裡的東西,就算有錢也不會放棄土地的。”

“除非有一天,百姓能完全脫離土地生活。”

“但若真到了這麼一天,那百工技藝肯定已經非常高。”

“木牛流馬一類的技術全民普及,百姓趕著木牛流馬去耕地,一個人一天就能耕數百畝。”

用木牛流馬耕地?

眾人皆大笑不已,有人打趣道:

“難怪陳都尉能想到如此多的變革之法,思維果然天馬行空。”

有人附和道:“是啊,我只知道木牛流馬能用來運輸物資,還是第一次聽到有人說,用它來耕田的。”

接著大家就煞有介事的討論起此事。

倒不是嘲諷陳景恪,給他們十個膽子也不敢。

這些人都是朱標核心團隊成員,早就知道陳景恪的能力。

甚至都算是他的半個學生。

從任何方面,都不會嘲笑他。

只是大家知道他為人寬和,喜歡開玩笑而已。

陳景恪饒有興趣的聽著大家的討論,想看看他們的想象力能有多豐富。

運輸就不說了,順著他耕地的思路,有人想到了拉播種機,有人想到了拉磨。

還有人想到了釘上鐵皮去打仗,不需要多靈活,直直朝著敵人軍陣衝過去就行了。

將敵人軍陣衝散,跟在後面的大軍順勢掩殺。

還有很多想法,讓陳景恪都為止讚歎。

說道盡興處,隨之而來的就是遺憾。

“只可惜,此種神器並未流傳下來,否則那該多好啊。”

陳景恪並沒有說什麼,木牛流馬到底是真是假其實無所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