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5 章 醫仙百里疾





古古展示出新的史書記載圖片,一段段文字都是那個朝代關於百里疾最真實的記載。




【他知道百里疾不在乎虛名,但就像元鴻因有仁心,憂心百家之學而選擇留在京都與柳尚共事一樣;百里疾的善心,就是他的軟肋。】




【醫者重傳承,百里疾醫術再好,可他畢竟只有一個人,能救的人有限,也只能活個幾十上百年。】




【縱有醫書傳下,可到底比不上他親自傳授醫理和治療經驗,等到他一死,能學得他一身醫術精華的最多也只有他的親傳徒弟。】




【他治病救人,他的徒弟也治病救人,他的徒子徒孫也同樣如此。可就算是這樣,天下患病之人,何其多啊?哪能救的過來?】




古古嘆氣,更何況是在環境惡劣的古代,百姓缺衣少食,缺乏衛生知識,有時候一場病就能要了一個人的命。




【尋一個會治病救人的醫者不容易,更何況是百里疾這樣有善心、醫術頂尖的大夫,更是不可多得。】




【史書當中,有關當時他和神昭大帝這段談話的詳細記載,當神昭大帝與他談到百姓求醫難這個話題時,他亦心有惆悵,長嘆曰:“吾亦憾天下醫者少,傷病之人多,縱使吾習得一身醫術,卻常悔未生得三頭六臂。”】




像元鴻一樣,他只是一個人,不是神。




他為人治病,病人卻多到治不過來,他的心中亦是充滿無力。




【神昭大帝看出了他濟世救人的善心,便提議,想讓他將一身醫術傳授給更多的人,問他願不願意?】




【百里疾沒有猶豫,答道:“求之不得,此乃吾之幸。”】




【於是,昭元七年,六月,在神昭大帝的決議下,大宸史上第一家醫學院誕生。】




【百里疾為院長,傳授自身醫學知識,但同時也是大夫,免費為來醫學院求醫的貧民看病診治,醫學院一應花銷從國庫出。】




【當時的醫學院雖佔地面積小,所有師生加在一塊也才只有三十五人,但這無疑是古代醫學史上最值得被紀念的一天,也是後來大宸醫學崛起的伊始。】




古古深吸了一口氣,再度在心裡感慨。




是為百里疾,也是為神昭大帝。




【這是一筆不小的花銷,尤其是在當時國庫不豐的情況下,神昭大帝還敢做出這項決定,不可畏不大膽,但無疑也是在認真權衡過才做的決定。】




【可百里疾和當時很多人都不明白,為什麼神昭大帝這樣重視醫者?】




【甚至,是鼓勵人學醫的。當然,他並沒有直說哈,因為他的一句話或舉動造成的影響太大,如果人都去學醫了,誰種地?誰經商呢?】




【所以,他只從一些國策的細節處,進行了調整和暗示,但有心之人必是能看出,他有




這個意思的。】




【百里疾從未見過這樣的人,而且這樣的人還是一個君王。他不敢置信,曾言:“陛下為王者,亦憐眾生。”】




【而神昭大帝給他的答覆是,‘人生而肉體凡胎,生老病老乃是尋常。何人不生病?何人不受傷?若人有傷病,卻無人可醫,該是何等窘迫境遇。增加醫者數量,於國有利,於百姓也有利。’】




【他認為,適當發展更多會醫之人,很有必要。於百姓和國家而言,是好事。】




【也正是從這一天起,古代醫學的巔峰時代,正式起航!】




古古說的頗有些熱血沸騰,大宸諸上層貴族人士卻大多並沒有太大的情緒起伏,或是品茶聆聽著,或是淺淺點評兩句,但也僅限於此。




因為,他們從骨子裡,還是看不起醫者這一身份的。




就算百里疾再如何的聲名鵲起,醫術再如何厲害,也還是個醫者,地位遠不如他們,是為他們服務的對象。




所以此刻最能與古古的心情達成共鳴的,大多還是一些普通人。




“這是個好事啊。”




“是啊,懂醫術的人多了,這樣我們看病也能找到人治了。”




“你們說,醫工多了,那治病的錢是不是也會少一點?像咱家最近又添了個兒子,將來多口人吃飯,誰知道今後什麼時候就會有生病的時候?治病錢……總之能少點就少點吧。”




男人嘆氣,滿是皺紋的臉上,全是對生活的愁苦。




“……不是說那位是個好皇帝嗎?大夫要有了,可咱百姓看病吃藥要是沒錢,那也還是沒轍。”




“我覺著……”




“吧啦吧啦……”




這樣切實獲得的好處,與他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才是普通百姓更關心的內容。




田間,坊市裡,許多人低聲聊著,或笑或嘆。




像之前古古說的,景德帝幾個兒子為爭奪皇位斗的如何如何厲害,可在普通人眼裡,可能這就跟自家幾個兒子爭家產一樣,就算惹人笑話也只是一時的,他們心底再深的感觸就沒有了。




因為他們當中,或許還有人連皇帝叫什麼名字都不知道,他們也不關心這個,處於階級上層人物間的鬥爭,與他們何關?




【但醫學院雖已建,真正開始發展向上卻是在大宸戶籍得到統一後,那個時候,醫者、農民、工匠等人的社會地位開始被逐漸拉高,人們對學醫的牴觸也在慢慢變低。醫學院由一開始的幾十人,擴大到上百人,再到後來在其他地方開了分院。】




這是個好現象,但正如神昭大帝想要讓大宸子民人人都能讀上書一樣,是個漫長的過程。




【百里疾平素治病救人從不避諱旁人,樂於分享自己的醫學經驗,從不藏私,無論是對學生還是對同行都是如此,幾十年如一日的治病救人、傳授他人醫術。】




【他教過的弟子和救過的人太多,師從他醫術的人學成又能去為更多的人治病救人,久而久之,民間越來越多人出於對他的敬佩,和醫術高明的讚賞,自發尊稱他為‘醫仙’。而他也慢慢成為了那個時期醫學界的領軍人物,無人可出其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