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1 章 大宸試吃官





一次,他們要將這些根燒了取暖時,他們突然聞到一股香氣,就像是什麼東西被烤熟了發出的食物的香。】




【李稷看著那些圓垞物思考再三後,帶頭吃了下去,最後他發現他不僅沒死,這種東西的味道也還不差,至少比起它的葉子要好吃的多。】




古古臉上的笑更燦爛,【然後李稷就給這長在根上的東西命名——地豆。




一船人靠著一堆地豆在海上成功活到項廣派來的人找著他們,至此李稷才終於脫險。




一入京,他就把此行的遭遇告訴了蕭臨淵,還將這帶回來的新物種拿回農務司進行研究和栽種。】




【而李稷帶回來的這東西,在咱們現代有一個耳熟能詳的名字——土豆。】




【而地豆正是土豆的前稱。後來李稷在確認這東西的高產和食用價值之後,還帶著軍隊找去曾經登陸過的那座島,將島上的地豆連葉子帶根都挖了回來。】




【研究出吃法後,地豆開始在大宸全方面推廣栽種,也是當時大宸難得的一種高產作物,給百姓能吃的食物列表中又增加了一項,可謂功德甚高。】




【地豆的發現,還給了李稷新的靈感。】




【他愛上了這種到處尋找新作物的行動,經常在大宸各州跑,遇到不認識的看著像是能吃的,就先用動物試毒,然後再是他們自己來嘗。




有時甚至還帶兵出海溜一圈兒L,看能不能再找到可食用的作物帶回來。】




【咱們網上還因此給李稷新封了一個稱號——大宸試吃官,走哪兒L吃哪兒L,哈哈。】




說起來可樂,但這何嘗不是李稷對民眾的奉獻。




【古有神農嘗百草,今後李稷試百食,在那個年代人們的認知有限,不知道科學、不懂物理和化學,更沒學過生物,他們能仰仗的只有自己為民奉獻的一顆心和為國為民的信仰。】




【當時大宸後來送到百姓餐桌上的每一份新的吃食,都有李稷和他的部下嘗的第一口,被稱時代先驅者,便是要有敢為人先的勇氣。】




至今,隨李稷一路同行為國奉獻半生的那些人,他們的名字都記錄在冊。




古古手指輕點,光幕中出現一份書冊記載的圖片,那整整一頁紙上密密麻麻寫滿了人的名字。




【每一個人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能青史留名者,必是於國於民有大貢獻之人。】




【史書記載中,他們發現的十七種推廣至大宸民間的可食用作物和果蔬,有一些已經隨著時光的流逝消失在了歷史當中,但有一些,至今還留有它們的存在。比如,土豆、桑榆葉子和果實、沙果等。】




【晚年,李稷時常腹痛,被診有胃疾,可能也與他後期嘗過的東西太多有關,後死於病痛。】




畢竟,誰知道他的東西哪樣有毒,哪樣沒毒呢?




有些食物又生來相剋,照李稷這樣以身試吃的吃法,得有胃疾也不奇怪了。




【歷史上的他,活到五十八歲,於昭元一十五年逝世。】




【他死後,被封傳世閣功臣受永世香火供奉,棺槨葬於神昭皇陵,神像立於許州。居傳世閣一十八功臣第七席,對應天上一十八星宿第七神官位,位列東方青龍箕宿星,實至名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