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林嬴政 作品

第439章 扶蘇見證大秦改變,劉邦威逼蕭何

  “不是有一句俗話這麼說的嘛:強弩之極,矢不能穿魯縞。足以證明咱們這魯縞的質量了。”

  “對了,它價錢也便宜,只需要五百半兩錢就能拿一匹。”

  扶蘇愣了一下,忍不住道:

  “五百錢?你沒有開玩笑吧。”

  在扶蘇的記憶裡,關中最便宜的絲綢也得十五兩左右一匹,也就是一千五百錢。

  這還是因為大秦這些年紡織業發展迅速的結果,換成之前沒有金幕的那個年代,價錢還得再加一倍!

  五百錢,這簡直便宜到有些過分了!

  扶蘇狐疑地盯著面前的張賈。

  “掌櫃的,你莫不是拿假貨來矇騙我?”

  一想到這裡,扶蘇心中不由湧起怒氣。

  堂堂大秦太子,要是被人用假貨騙了,這事傳出去,自己將來還有臉面嗎?

  張賈嚇了一跳,忙道:

  “您說的這是什麼話,小店可是經營了幾十年,從我祖父就開始賣布了,怎麼可能賣假貨呢?”

  “真這樣的話,我家的招牌早就被砸爛了!”

  扶蘇半信半疑,道:

  “那你說說,為何絲綢如此便宜?”

  張賈遲疑片刻,似乎下定決心,開口道:

  “不瞞您說,其實是因為咱們臨淄城裡最近出現了一種新式的紡織機!”

  “紡織機?”扶蘇愣了一下。

  張賈點頭道:

  “這種新式的紡織機,產量是之前的十倍!”

  “您想,這產量上來了,我們降價就能多賣點,這樣利潤不但沒有減少,反而會更多。”

  “而且現在產量是越來越大了,我們的價格也只能慢慢變低。我也不瞞您,好多老顧客都說我們降價太快了,還罵人呢。”

  “不瞞您說,就現在這個價格吧,咱們臨淄好多人咬咬牙都能買一匹絲綢布,做一身衣裳了。”

  “可是城裡有爵位有資格購買絲綢的人就那麼多,這銷量是真上不去了,小的現在也愁得很呢。”

  扶蘇聽著張賈的話,若有所思。

  絲綢在大秦,可不僅僅是貴的問題,還有購買資格,也就是爵位問題。

  秦朝從商鞅開始確立二十等軍功爵制度,要到第五等的“大夫”爵位才有穿絲綢的資格。

  別看只是二十等之中的第五等,事實上大秦如今實打實以戰功獲得“大夫”爵位的,滿打滿算也就一萬人左右。

  第十等的“左庶長”,就已經是名震天下的大將了,比如當年初出茅廬的白起。

  扶蘇又和張賈聊了一會,主動切換了話題。

  “你的年紀,之前應該是齊國人。對大秦這些年的統治,你有什麼想法?”

  張賈聞言,頓時有些警惕。

  “您該不會是舊六國貴族的後代,想要造反吧?”

  扶蘇忍不住笑了。

  “我這一口關中口音,你聽不出來?”

  張賈嘿嘿一笑,露出一絲商人特有的狡黠。

  “要不是您的關中口音加上儀表堂堂,小的又怎麼會請您前來後院呢?”

  頓了頓,張賈又正色道:

  “不瞞您說,剛被大秦征服,哦不,剛成為大秦子民那幾年,日子是真難過啊。”

  “大秦不是那個什麼法家思想麼,重農抑商,咱們商賈本來就是四等人,日子太難熬了。”

  “雖然也分了一點田地,但咱世世代代賣布的,從來都是伺候人,哪伺候過莊稼啊。”

  “唉,那幾年,說句大不敬的話,真有人造反,咱們多半都得加入一下。”

  扶蘇聞言並未動怒,反而陷入深思。

  張賈說的顯然並非謊話。

  這其實是大秦法家制度,和舊六國時代制度的一種碰撞。

  對老秦人來說,商鞅變法都一百年了,大家早就習慣了。

  可對六國人而言,直到國家被大秦吞併滅亡之後,“商鞅變法”這件事情才真正地在他們生活中發生。

  張賈的過去,就是這種碰撞所導致的不適應。

  扶蘇道:

  “那後來呢?”

  張賈笑了笑,道:

  “後來,就是前幾年,七八年還是十年來著?”

  “總之那一年啊,突然有個傳言,說什麼咸陽城出現了神蹟,什麼能讓皇帝陛下通曉過去現在未來?”

  扶蘇聞言笑了笑,心知張賈說的必然是金幕。

  張賈繼續道:

  “總之,神蹟出現之後,大秦就漸漸放開對咱們商人的限制了。”

  “兩年前那位新郡守上任,更是全面鼓勵咱們發展經濟,小的還有幸作為代表,一起被郡守接見了呢。”

  “您別看郡守大人那麼大的官,說話和顏悅色的,還說什麼希望我們這些商賈能為大秦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說到這裡,張賈也是不由眉飛色舞,手舞足蹈起來。

  “您想,士農工商,商賈從來都是四等人啊!”

  “郡守大人那麼大的官,竟然把整個郡發展的希望寄託在我們這些商賈身上,嗨,這之前就是我張賈做夢也想不到的事啊。”

  “總之呢,現在咱們這些商人啊,那是個頂個的愛戴大秦。”

  “誰要是敢造大秦的反,我張賈不是跟您開玩笑,我第一個就跟他拼了!”

  扶蘇看著一臉激動的張賈,忍不住又笑了起來,拍了拍張賈的肩膀。

  “好,好好幹。”

  張賈非常熱情,將扶蘇送出了布店,臨走前還不忘在扶蘇手裡硬塞了一匹絲綢。

  “今後您常來,本店所有絲綢給您按照八成價格算!”

  扶蘇畢竟沒經歷過這種人情世故,無奈之下拿著這匹布,朝著馬車走去。

  走到馬車面前,扶蘇突然站住腳步,又轉向了另外一家糧店。

  一個時辰後,扶蘇重新回到馬車裡。

  秦始皇坐在車廂之中,看了一眼扶蘇手裡的布匹,笑道:

  “如何?”

  扶蘇如此這般,將整件事情和秦始皇說了一通。

  秦始皇仔細地聽著,也不打斷。

  扶蘇最後做出總結。

  “父皇,兒臣覺得這些臨淄的商人們確實是吃到了大秦經濟發展的紅利。”

  “不對,應該說是整個……呃,上下游產業都吃到了紅利。”

  扶蘇用了一個從《工業革命》之中學到的新詞,繼續總結道:

  “從眼下的情況來看,整個上下游產業鏈之中的,嗯,就業人口以及他們的家屬,至少佔據了臨淄的四成以上。”

  “而且這些人的利益已經牢牢的和大秦綁定在一起了,他們是絕對不會背叛大秦的。”

  “兒臣認為,大秦在臨淄的基本盤已經非常牢固,再繼續這麼下去個十年二十年,臨淄城中就將都是大秦的子民,再也不會有誰懷念當年的齊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