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7、年關之議

元狩二年年關這場巡查,給衛寧和漢武帝很大啟發。

在回宮後,漢武帝召了三公九卿,開始商議關於醫療體系構建問題。

衛寧作為會議的主持者,他現在已經越來越熟悉大漢的整體結構和人事任用,說氣話來不卑不亢,已初現統治者端倪。

衛寧主持這場會議的核心,是關於皇醫署職能的問題。

他並不想單純的讓皇醫署作為天家的私人機構,更偏向於讓皇醫署發展成和太學一樣具備教育意義的機構。

自從科舉制被推出後,民間百姓為官多了一層可能,大漢取仕有了固定方式。

可科舉並不簡單,也並非所有人都能被取中,三年一考的科舉考試,不知會讓多少人蹉跎歲月。

因此衛寧提出皇醫署可作為招生機構,旨在培育出一批批醫療人才,投放到全國各地。

這是此前整個國家政體從未考慮過的方向,沒有人會重視醫學,朝廷的官吏一直將野心放在經濟、國防、農業上,關於其他的科學技術發展他們絲毫不重視。

直到衛寧今日提出選拔醫療人才,投放社會,回饋社會,百官才察覺原來農商已經滿不足不了快速發展的大漢子民需求了。

溫飽之後百姓想著首當其衝的便是健康。

大漢的醫學技術落後,尚且沒有一套完備的理論,醫學人才若是死了,理論知識就會被一同帶到土裡,這並不是國家希望看到的現象。

衛寧提出來後,百官陷入沉思。

最後漢武帝拍板,皇醫署行使太學一樣職能,招收人才進入皇醫署。

這個過程比較難,從第一步招生開始就比較困難,各地郡國肯定要設置皇醫署分支機構,又需要一筆財政。

漢武帝咬牙道:“撥款!”

他認為衛寧提出的方向沒錯,無外乎就是經濟能否承受住醫療行業的發展罷了。

無論如何,先要試一試,也給民間除科舉之外多一項選擇。

……

衛寧去了一趟皇醫署。

淳伯仁和諸弟子正在緊鑼密鼓編撰醫學基礎理論,諸如脈經的分辨,望聞問切等基礎理論,黃帝內經的人體構造,病理原理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