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山村少年

同時,朝廷規定,北人犯罪發配南方,南人犯罪發配北方,東人犯罪發配西方,西人犯罪發配東方,反正就要把“罪犯”們遷離故土,遇赦不赦,永生不得返回故鄉,至於罪犯的生死,則聽天由命!

而且,明朝的戶籍制度承襲自元朝,百姓一旦被官府編入“軍戶”、“農戶”、“漁戶”、“獵戶”、“灶戶”……便永遠也別想輕易實現階層跨越,除了“科舉考試”和“打仗立功”。但是,“軍戶”立功未必受賞。

因此,終明一朝,這些“軍戶”的後代只能世代從軍打仗,還得忍受上級軍官兼併土地,忍受各地鄉紳壓榨盤剝,長此以往窮困潦倒,要麼大量逃亡,要麼落草為寇。因此,這戶周姓人家人丁凋敝。

“鐺——鐺——鐺!來活了,集合!”里長一邊敲著一面破鑼,一邊扯著嗓子大喊:“徵兵打仗,軍戶有責!”這時,十里八村的“軍戶”們無論手上有事無事,都得先放著,趕緊地操起傢伙往“堡”上跑。

“大人,到底何事催得這麼急?咱家的稻子還沒收割完呢。”、“對對對,里長老爺,何時如此……”

明朝初期,管理農村基層雜務都是由“木鐸老人”們負責,主要是協助地方官員去督促農民耕作。

“木鐸老人”雖只專門管理本里事務,但權力不小,在朱元璋默許下,他們代表著“皇權”下基層。

根據《皇明制書教民榜文》,其可“權侔縣令”,即如果縣令有不法之事,“老人”可以處置縣令。

但是,農村基層僅僅依靠“木鐸老人”來進行管理是難以管好的。為此,朱元璋又設立了“里長”、“糧長”。“里長”即“里正”,負責管理管理稅賦和徵派徭役。“糧長”負責協助地方官員給朝廷徵收糧餉。

“少囉嗦,趕緊的!去晚了,有你好受的!”里長大人忐忑著,因為朝廷在前不久才鎮壓了“大藤峽起義”,把整個桂北地區打得稀巴爛。這才過去多久?隔壁貴州又爆發了“楊應龍之亂”,刀兵四起啊!

“是是是,快快快,走走走!”、“大人教訓的是。不知何處又起刀兵?”、“哎喲,我腳崴了,疼!”

“死了沒?走快點!”里長一邊敲鑼大吼,一邊快步衝來就是狠狠一腳,正好把腳崴了的周軍踢個踉蹌,摔倒在路邊的泥濘裡,渾身爛泥。他嘴裡罵罵咧咧:“全家都死絕了?怎麼就只剩你這菜貨?”

“咳咳。嗚嗚,大人饒命啊!我家就只剩下小人一個‘續香火’的了。若是小人死了,家裡的老母咋辦?還有一個三歲妹妹得要人養呢!嗚嗚。”周軍被憤怒的里長踢翻在道旁水溝裡,凍得瑟瑟發抖。

“是呀是呀,周家太可憐了。那年打仗死了爹,後來打仗死了叔,如今輪到他,怕是要絕後了……”一些同樣是“軍戶”的男丁們,無論是青少年還是中老年,路過身旁的人無不對周家的遭遇表示同情。

“哼,別以為裝死就能逃過兵役?做夢吧!”里長吼:“就算你死了,還得你家鄰居頂替,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