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劍指應天城

 元軍本就士氣低落,見到朱元璋的軍隊如此勇猛,紛紛拋下武器,四散奔逃。

 朱元璋率隊追擊,一舉攻佔滁州。

 朱元璋在滁洲一帶名聲大震,各路英雄豪傑紛紛來投,馮國用、馮國勝、侄子朱文正、姐夫李貞、外甥李文忠來前來軍營效力。

 而在朱元璋和高志雲的眼中,滁州還是太小了,兩人查看了地圖,將目標轉向了應天城。

 應天,也就是現在的南京,歷來都是各大王朝必爭之地。

 背山面水,虎踞龍盤,地勢險要,民生富庶,實乃是根據地的最好選擇。

 恰逢軍隊會議時,馮國勝也提出了佔領應天的建議,讓朱元璋徹底下定了決心。

 至正十五年,朱元璋率軍攻打應天,但與以往順風順水的戰役相比,應天的城防竟牢固異常。

 接連兩次的進攻被擊敗,死傷無數。

 朱元璋不愧為天生的將領,重新整編軍隊,振奮士氣。

 至正十六年二月,朱元璋親自出徵,坐鎮中軍,徐達、馮國勝各率一路人馬攻擊左右兩側,鏖戰十天,終於攻佔應天城。

 當朱元璋攻佔應天的消息傳至周圍元軍守地和其他義軍處的時候,眾人微微一笑,都沒把朱元璋放在眼裡。

 區區幾萬軍隊,等有空了,隨手就滅了。

 正是因為周圍的元軍和義軍都很強大,沒把朱元璋這個小蝦米放在心上,這也給朱元璋一定休養生息的機會。

 “劉福通、張士誠、徐壽輝和鎮江的元軍勢力都很強,但要想完成大業,必須把他們擊敗。趁現在他們狗咬狗的機會,需抓緊時間擴充實力,尤其是水軍。”高志雲建議。

 高志雲清楚記得朱元璋的水軍初期實力太弱,交戰時吃了大虧。

 不知此時補救能否改變未來的戰況。

 為了穩住身邊的這些惡狗,李善長建議道:“元帥,我軍初具規模,暫時需要與周邊義軍和平共處。建議和他們談判,共抗元軍,彼此間和平共處。”

 而張士誠收到朱元璋的書信後,隨手扔進火爐內。

 此時的張士誠已在高郵稱王,國號大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