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子雄 作品

第1874章 元始天尊真正的道

 物競天擇的過程當中,倘若通天教主看到了某一個物種即將消亡,他也會選擇強行救下,才不會去管這一物種是否還能在未來優勝劣汰之中繼續存活下去。

 這也可以說是通天教主‘截取一線生機’的另一種解釋。

 他歸根結底,就是任由自己的性情形式,無所顧忌也。

 他的所作所為,和道德天尊老子何嘗不是有著強烈的對比?

 元始天尊呢?

 他反而是最為‘中庸’的一個!

 另類的說法,元始天尊才是最為現實的一個!

 所謂的選擇,元始天尊從來都是以結果論。

 對自己有利的一面,元始天尊才是最堅決維護的一個。

 倘若他看到順應天道大勢,對自己最為有利之時,他喊得比任何人都要聲音高,也堅決不會任由他人破壞這一利好局面。

 倘若他看到單純的順應天道大勢,對自身的結果並不好。

 他也不會喊出所謂‘逆天’,而是默默的沉下心來去做,也就是小最小的細節去推動天道大勢,使其朝著自己最有利的一方運轉。

 他悄無聲息,一點一滴的改進著,等到他看到事情朝著自己有利一方發展之時,他的‘順天而為’也會再次高呼起來。

 於是,給人的感覺,就好似他元始天尊才是最擁護天道大勢的一個。

 他極好的隱藏了自己,或許他最後不是那個最得利的一方,但他也絕不會是失敗的那一個!

 他是果斷的,就好比在殷商封神結束之時,元始天尊當真不知道自己帳下弟子之中會出現背叛者嗎?

 人家可是堂堂聖人也,或許一開始異常自信,可最後階段難道就沒有反應過來?

 那時候他知道了,同樣有著兩個選擇,一個是繼續假裝不知,另一個則是乾脆早早下手阻止。

 最後元始天尊的選擇誰都清楚,彷佛他最後哪怕惱怒也選擇了默認,彷佛之所以如此,依舊是元始天尊在順應天道。

 可其中內情,真正明瞭的有能有幾何?

 或許接引準提能夠猜到,大概率道德天尊老子是清楚的,甚至於元始天尊私底下都找過道德天尊商議過。

 或許道德天尊老子將多寶化胡之前,元始天尊也是參與討論的。

 誰又能說的清楚?

 聖人們不將這些隱秘揭曉之前,所有的也都只能停留在猜測之中。

 然元始天尊卻也通過這些事情,將自己隱藏的嚴嚴實實,默認了他最後哪怕殷商封神沒有落敗,也依舊和落敗沒有任何區別。

 再之後,事情的發展也如預料的那般,道門逐漸沉寂,佛門開始了輝煌。

 但這件事,倘若說元始天尊就忘記了,那誰也不會相信。

 就接引準提而言,他們看到通天從紫霄宮出來之後,絕對是防備的,可他們如果對元始天尊沒有防備,誰也不會相信,或許在心裡頭,接引準提對元始天尊的防備比通天還要巨大吧。

 人家通天教主的一切行為,仔細去分析,那也依舊是有跡可循的,反過來元始天尊呢?

 誰也不知道人家會從哪裡給你一個狠狠的教訓,一旦人家出手,其代價哪怕接引準提也不敢說就能夠承受。

 元始天尊作為三清之一,對外展示的印象,可從來都是中年人。

 一箇中年人,或許沒有老人絕對的沉穩,也沒有一個年輕人無限的銳氣,可最難以對付的,也絕對是中年人。

 因為中年人既有著該有的沉穩,也沒有失去年輕人該有的銳氣。

 你無法保證人家做出某一決定之時,是選擇沉穩還是銳氣,一旦你猜測錯了,迎接你的也將是暴風驟雨一般的打擊。

 也就是隨著對天道法則的參悟加深,青龍劉浩才能對元始天尊越發的理解。

 這樣的理解,和他此前對元始天尊的印象幾乎的相反的,可也是因此,他才認為這才是元始天尊該有的‘智慧’。

 他同樣從逐漸理解元始天尊的過程當中,對天道運轉有了更多的概念。

 他必須承認,未來倘若他證道混元,多半也會選擇和元始天尊同樣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