摟住油菜花 作品

第334章 那是你老婆


                 院線聯盟的建立後,香港的電影業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第一是白楊影業形成了事實上的壟斷。

  以前院線分家,一些在白楊影業不得志,搶檔期搶不過的人,就會傾向於去嘉禾映片,以求獲得更好的檔期。

  但是現在一部電影拍出來就是全港上映,你爭不過就是爭不過,在哪家公司區別並不大,除非那家公司砸錢替你做宣傳,買排片。

  既然本埠區別不大,那就拼海外渠道。嘉禾、白楊、邵氏都可以把電影發行到東南亞甚至日韓去。

  但是要發行到歐美去,邵氏和嘉禾就比較吃力了,白楊卻有這個實力可以做到。

  靠著楊葉這個功夫之王的帶動,每年都能搭著賣不少其他類型的片子出去。

  雖然大多是白菜價,但是架不住歐美市場大,國家多啊。

  這個國家賣一點,那個國家賣一點,湊起來也是一筆不小的數字。

  所以,香港實力最強的電影人,除非是新藝城那種自己持股做老闆的,其他都會傾向於和白楊合作。

  第二是電影公司開片比以前更加謹慎了,不會像以前那樣,一拍腦袋就投資,開幹!

  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以前各大電影公司和院線都是一體化運營的,電影院開門營業,需要片源,你總不能讓電影院空著吧?

  那麼為了保證電影院能夠擁有足夠的片源來維持營業,電影公司就會大量投資拍片。

  比如邵氏,拍的電影全踏馬撲街,但它還是得拍,不拍電影院沒片子放,就得關門啊!

  以前邵氏有南洋的院線回血,還有得賺,隨著馬來西亞推進‘巫裔化’,南洋的院線一關,邵氏的套路就玩不下去了,只能停產。

  院線聯盟成立之後,各大院線的片源憑空翻了幾倍,空前的充足,根本就無需拍爛片湊數了。

  而且,片子多了,帶來的競爭也更加激烈,你再拍爛片的話,搞不好就是院線一日遊,虧個血本無歸。

  於是,各大電影公司都開始注重電影質量,會更加認真的打磨劇本。攝影、服裝、音樂也變得更加考究。

  最顯著的變化就是:一些規模比較大的電影公司開始成立配樂組,請配樂師,認認真真搞配樂了。

  以前香港電影是沒有專門的配樂組的,都是剪輯師或者副導演隨便搞一搞。

  他們會收集一些音樂資料:孤獨的,愛情的,打鬥的,懸疑的……分門別類,需要用的時候就聽聽,哎,這個合適,擱上去,完事。

  這就是所謂的罐頭音樂!

  現在這樣搞不行了,在熱門檔期,各大公司的王牌電影會在院線聯盟正面競爭。

  想要贏,就必須在方方面面提升電影質量,否則就有可能競爭失敗,排片被砍,進而票房撲街。

  黃霑、顧嘉輝那幫搞音樂的人,也因此而身價大漲,真是要感謝楊葉的八輩兒祖宗了。

  第三就是電影的宣發忽然變得無比重要,因為現在電影排片不再是擁有院線的公司想怎麼排就怎麼排。

  只有前期吸引到足夠的關注度,才有機會獲得更高的排片。

  為此,金像獎結束後的第二天早上,楊葉約了江志強喝早茶。

  一大早,楊葉從睡夢中醒來,在劉小慶奈白的雪子上搓了幾下,說道:“我先走了!”

  劉小慶昨天晚上被折騰得夠戧,嗯了一聲,繼續睡覺!

  楊葉洗漱完畢,來到酒樓,江志強已經在等著了!

  兩人隨意拿了幾籠點心,楊葉開門見山地道:“阿強,我想把公司的發行部門拆分出來,專門成立一家電影發行公司!”

  江志強道:“也好,我現在經常要跑到新馬等國出差,實在是兼顧不過來。”

  楊葉又道:“我不坑自己人,新的發行公司你佔股5%,成為公司的股東之一。”

  江志強一笑,楊葉在錢的方面非常厚道,從不搞小動作。邵氏是對員工往死裡壓榨,而嘉禾則是經常搞些隱瞞票房,拖欠尾款之類的爛事。

  在事業上,楊葉也給以足夠的支持,比如去東南亞建電影院,具體怎麼建,決策權都在江志強手裡,楊葉只看大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