摟住油菜花 作品

第337章 理想很豐滿


                 一行人坐在茶樓裡,喝著茶,吃著精美的茶點,欣賞著遠處古裝劇的拍攝,別有一番意趣。

  黃錫照隨意介紹些世界各地拍電視劇的模式,比如美國都是季播劇,每一季為一個段落,邊拍邊播,根據觀眾反應,隨時調整。

  比如發現劇中某個角色很受歡迎,就給他加戲,反之則趁早領盒飯。

  如果收視率好,有錢賺,那就繼續拍下一季,否則就砍掉,這也導致美劇的質量往往很高,但經常爛尾。

  日劇跟美劇的模式類似,但又不盡相同,日劇也是一週播一集,邊拍邊播,隨時調整。

  但日劇一部就是一個完整的故事,往往不會再有下一季了。

  所以日劇一般很短,一部只有十一集左右,但內容十分緊湊,幾乎沒有注水情節。

  如果拍很長,那就是日奸臺拍的,日奸臺的大河劇一般能拍五十集,有時能拍到一百集以上。

  因為日奸臺沒有廣告,不靠收視率活著,它是找日本國民強制收錢的,不給也得給,你愛看不看!

  當然了,日奸臺並沒有因為旱澇保收就擺爛,實際上他們製作的大河劇是日劇的金字招牌。

  強制收費,不會虧本,所以就可以精雕細琢嘛,自然容易出精品。

  港劇又不一樣,港劇也是邊拍邊播,但講究效率,一天就要播一集,速度極快。

  所以港劇都是監製責任制,分組拍攝,一部劇往往由一個監製統籌,分組幾個小組,由幾個導演沒日沒夜的拍攝。

  這對監製的水平要求極高,監製往往拍完一部劇,就要休息一段時間,不然緩不過來。

  港劇一般不會超過二十集,如果故事太長了,比如要拍金庸小說,那就分成第一部第二部第三部這樣拍,類似於美劇的操作方式。

  最後就是臺劇,臺灣也拍電視劇,但水平極爛,因為臺灣的三大電視臺拍劇有財政補貼,所以收視率低也不怕。

  臺灣的電視臺也像日本的nhk一樣的態度,你愛看不看。

  不過區別就是,nhk拿的是老百姓的錢,還是要給老百姓回饋的,拿誰的錢替誰辦事嘛。

  而臺灣的三臺都是拿的財政補貼,管你老百姓愛看不愛看!

  汪楓聽得連連點頭,問道:“那麼楊先生和黃先生認為,我們央視應該走哪種模式呢?”

  黃錫照看了楊葉一眼,楊葉接口說道:“如果讓我提建議的話,最好是走日本nhk的大河劇模式。

  大河劇一般是以日本戰國時代為故事背景,以知名歷史人物為主角,拍攝比較嚴謹的長篇歷史電視劇。

  中國有悠長而燦爛的歷史,春秋戰國、秦漢之爭、隋唐亂世……擁有無數光華璀璨的歷史人物,他們的故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拍一百年也拍不完!

  貴臺是國家電視臺,自然要注重國家的形象。拍攝這種嚴謹而又有意義的電視劇,我認為是最適合的,而且貴臺也擁有足夠的資源,能夠把這件事做到最好!”

  考察團的人一聽,都覺得大有道理。

  他們現在正在觀看的亞視拍攝的武俠劇,飛來飛去的,雖然看著很拉風,但是這幫老領導其實並不感冒。

  反而是楊葉的一番話,說到了他們的心坎裡。

  八十年代港臺也拍歷史劇,比如亞視就拍過馮寶寶版的《武則天》,中視也拍過潘迎紫版的《一代女皇》,都轟動一時,取得了很高的收視率。

  不過港臺的歷史劇以戲說為主,並不嚴謹,九十年代央視劉小慶版的《武則天》一出,就把這倆比下去了。

  歷史劇曾經是港臺電視很重要的一個劇種,將歷史人物躍然於電視,並以驚心動魄的情節和華麗服飾,以及對大眾所熟知的歷史人物的全新演繹作為包裝,令內地觀眾耳目一新。

  不過九十年代央視的歷史正劇一出,無論在歷史細節和場景上面都比港臺更加嚴謹,在港臺地區播放後,造成鬨動效應,港臺兩地的電視臺也就不再班門弄斧了!

  陪同央視考察團遊覽完宋城,楊葉留下黃錫照繼續陪同,自己就告辭了,他答應做中森明菜演唱會的嘉賓,得趕著去彩排。

  臨走之前,順便邀請了考察團去看兩天後的演唱會。

  ……

  兩天後,央視考察團在黃錫照的陪同下,走進紅磡體育館,在預留的貴賓區落座。

  貴賓區坐的大多是香港娛樂圈的人物,不時有相熟的人過來和黃錫照打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