摟住油菜花 作品

第426章 夏洛的女神


                 洪京寶和麥嘉聚在一起搞《最佳福星》這件事,楊葉根本沒當回事,反正洪京寶已經走了,他只是打了個擦邊球。

  但是新藝城那幫人卻氣得要死,麥嘉是新藝城的老闆之一,自己出去撈外快,還踏馬蹭公司ip,這算怎麼回事?

  本來新藝城那幫人就因為分贓不均,彼此心裡有怨氣,麥嘉這下更是徹底激化了矛盾。

  新藝城的矛盾不僅僅是在麥嘉、石天、黃百鳴這三個股東,以及幕後老闆雷覺坤身上。

  他們臺前和幕後之間,也是矛盾重重。

  臺前的演員們覺得,票房賣座都是靠我們,我們多拿錢是應該的。

  幕後的導演們又覺得,沒有我們拍片子,你們賣個屁的座。

  一直沒有一個合理的分配機制。

  在這種情況下,一些人開始出走,比如黃百鳴的徒弟高志森。

  高志森想拍一部《富貴逼人》,講香港小市民中了六合彩發大財之後的變化。

  黃百鳴就不同意,因為當時香港飛速發展,正處於黃金時期,人們充滿自信,更喜歡華麗麗的東西。

  拍電影,演員要選最靚的,風景要選最美的,服裝要選最華麗的,否則的話就是在抹黑香港。

  咦……是不是很熟悉的感覺?

  黃百鳴把這種電影稱為“靚衫片”,而《富貴逼人》講底層,講小事情,沒搞頭,是“爛衫片”。

  高志森一氣之下去了德寶。

  《最佳福星》之後,麥嘉、石天、黃百鳴三個人開始冷戰,彼此不說話。

  在辦公室裡就各自看報紙,基本上無法決定東西,之前的集體創作模式自然也搞不下去了。

  於是就開始單幹,名義上仍舊掛新藝城的牌子,但是電影就各拍各的,互不干涉。

  這時候三人之間的差距就出來了,黃百鳴最強,《八星報喜》系列吃得快撐死。

  麥嘉也不錯,聯合林嶺東搞出了“風雲”系列,非常賣座。

  石天是演員出身,他的創作能力最薄弱,離開黃百鳴和麥嘉根本不行。

  ……

  《殺死比爾2》在香港上映沒多久,阿佳妮繼續前往歐洲宣傳電影。

  楊葉則帶著王組賢,和讓雅克匯合,抵達了莫斯科。

  此時的蘇聯,由於“勳宗”那老犢子帶頭搞貪汙,官員都是終身制,甚至明碼標價,賣官鬻爵,使得整個國家變得腐敗不堪。

  一邊是老百姓苦不堪言,一邊是黑海的度假別墅拔地而起。

  雖然依舊是世界性的大國,但是外強中乾,危機重重。

  楊葉在世界影壇還是有點排面的,畢竟歐洲三大拿了兩個,奧斯卡也得過。

  對於他和讓雅克的來訪,蘇聯電影局還算熱情,派了一個官員負責接待。

  還請了大導演尼基塔·米哈爾科夫和大明星伊琳娜·阿爾法羅瓦陪同。

  尼基塔在國際影壇名氣不小,多次揚威歐洲三大影展,還拿過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歐美稱他是“蘇聯的斯皮爾伯格”。

  楊葉曾經在戛納電影節上和此人有過一面之緣。

  伊琳娜在蘇聯被封為“俄羅斯女神”,在八十年代的中國名氣也很大,央視經常放她的片子。

  《夏洛特煩惱》大家應該都看過,夏洛的房間裡貼了兩張明星海報。

  一張貼在牆上,是張國容。一張貼在門上,就是伊琳娜。

  夏洛唱朴樹的《那些花兒》的時候,唱到“那片笑聲讓我想起我的那些花兒”,專門給了一個伊琳娜海報的特寫。

  這裡的字幕,鏡頭,都是刻意設計過的。

  看來,導演年輕時候的“女神”,就是伊琳娜了。

  ……

  插圖:《夏洛特煩惱》劇照。

  ……

  楊葉和讓雅克去蘇聯拍《兵臨城下》,有點類似於貝託魯奇到中國拍《末代皇帝》。

  這時候一些國際上知名的導演都喜歡滿世界去尋找靈感,常常會出現跨國拍電影的事。

  那時的人類籠罩在冷戰的陰影中,對於生活卻往往更加積極向上,展現出很強的生命力。

  當蘇聯爆掉,冷戰結束,世界似乎迎來了和平,這種心態反而消失了。

  究其原因,大概是因為一家獨大之後,資本家沒有了後顧之憂,所以更加肆無忌憚的原故吧!

  你要問美國人民什麼時候生活得最好,那就是冷戰時期,那時候的美國為了顯示制度的優越感,對工人那是真的好,真的捨得發福利。

  三口之家,一人工作,就可以住小樓,開汽車,每年去度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