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吾不禁夜 作品

第1711章 女神的密語(五十六)

    當女孩說不的時候就真的意味著不,或許他們的家長會說這是她們討價還價的手段,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加碼,只要加錢她們就會同意了。

    然而也有家長會告訴自己的女兒,不能讓自己的家族蒙羞。不過一直順風順水的少爺們不接受不,她拼命抵抗了,為了保住自己的榮耀,然後她遭到了毆打,她的臉毀了,這些害她的人還不接受任何法律制裁。

    女孩的父親一直覺得自己是個遵紀守法的人——遵守美國的法律,他也和那些美國正派居民一樣,覺得和黑手黨攪和在一起很可恥,如果不是有求於人,他甚至不會叫維克托·克里昂一聲教父。

    有些人一定要到自己無計可施,又求救無門的時候才會想起那些他們鄙視的人,那個棺材店老闆最終成了“教父”的“教子”,為教父幹一些比如毀屍滅跡之類的事。

    還有誰比棺材鋪老闆出現在墓地更合情合理又不引人注意呢?

    美國的犯罪率居全球第一,並且還有很多惡性犯罪,同時還有很大的排他性,他們不管真正的埃及歷史是什麼,反正為了票房胡編亂造,這一點和英國殖民地時期的“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有點相似,卻更加極端。

    哈佛大學的教授也要接受管理,除了規定的論文和科研成果外還有一個kpi考核,教授們需要從學生的父母那裡獲取“捐款”,達不到kpi考核的數值就要另謀高就。

    一般來說名教授不用承擔這個kpi考核,他們是常青藤名校的門臉,是吸引學生們報考的,諸如帆船、馬術等教練就有這個指標。

    美國名校會有體育特長生,這些學生或許是貧困家庭學生唯一的出路,他們的成功也會成為勵志電影的題材,諸如馬術、帆船、高爾夫,每一樣都不是普通中產家庭能學的。

    這些馬術、帆船俱樂部聚集了有錢人,教練和學生們會容易溝通,讓學生們的父母捐款就容易了,其實這些學生裡不少就是捐款進來的。

    有了這些捐款後哈佛也不是用來提高教師薪資、校舍維護、科研投入、學生補貼,95%的捐款都用來買對沖基金和投入房地產市場裡了。

    比如費爾奇這樣的人,雖然霍格沃茨是名校,麻瓜又不知道,放房貸的經理們還以為他是隨便報了一個假名,謊稱自己有工作。

    不過這不重要。

    一筆貸款可以放九次,同樣為了獲取佣金他們可以將費爾奇這樣的人信用包裝一下,謹慎的客戶不會買費爾奇這樣的人的抵押證券的,不過哈佛的錢是風颳來的,它的對沖基金會買這種衍生品。

    同時哈佛大學一邊高喊著培養這個世界的領袖,一邊還在海外購買會破壞當地環境的農業公司。與此同時他們還與糖業集團合作,發明了一個卡路里體系,號稱吃糖攝入的卡路里比脂肪低,完全不顧自己的誤導會引起多少人有患上糖尿病的風險。

    那個叫中村雪的女孩是反糖運動的成員,她並不認識德拉科,當德拉科在帕多瓦大學旁聽講課的時候,她在和朋友聊天時聊起了琳達·史密斯的事,她跟同伴們說結了婚的人無時無刻不想著離婚,這符合她不婚主義的思想,當時德拉科背對著那些女孩兒坐在前排,回家後他就把這件事告訴他的教父了。

    這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鼓勵德拉科去麻瓜大學旁聽的也是波莫娜,雖然她是他的教母,不過德拉科還是覺得教父更親。

    哈利在對戰伏地魔的時候說西弗勒斯·斯內普愛著他的媽媽,他和食死徒不是一夥的,這或許是為了鼓勁,也是提高氣勢,戰後卻被人——莉塔·基斯特聞到了腥味,她寫了一部書名為《聖徒還是罪人?》,將“情聖”和相關人員的過往翻了個底朝天,自然哈利的父親,詹姆·波特也難以倖免。

    當世人歌頌凱撒和克里奧佩特拉愛情的時候,身為丈夫的托勒密十三世是個什麼心情,如果詹姆·波特還活著,那也是這個心情。

    人們越是支持莉莉和西弗勒斯為了“真愛”在一起,詹姆·波特就越像是個戴鹿角的傻瓜。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莉莉做了她覺得可靠的選擇就已經走了不同的路,詹姆·波特沒那麼糟糕,雖然他是個自大狂,後來和莉莉結婚後也改了,而且他不會對女性使用暴力。

    輿論對詹姆是不公平的,雖然很多時候他就像是個隱形人,沒什麼存在感,但他是哈利波特的父親,這個事實無法改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