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吾不禁夜 作品

第一百五十九章 花之爭(一)

    《呂內維爾和約》簽訂的時候瑞典本來想當調停者,不過此時的瑞典已經不是胡斯塔夫時期的瑞典了,想當調解人需要“被承認”的實力,沒有實力不論哪個體系都沒有說話的資格。在鄭和下西洋之前,明成祖朱棣派了其他“使節團”去西域以及南亞,比如尹慶、寧善、馬彬等等,他們帶的都是印璽、封書、皇帝的詔書、賞賜什麼的,為了避免遇到海盜和山賊,會帶著一支軍隊。

    鄭和帶著是一支海軍,鄭和的祖先來自西域,他的曾祖用了蒙古的姓氏,這曾給他們帶來很多方便,元朝的時候遷徙到了雲南,明初明軍征服雲南,搜刮了一批幼童進宮,鄭和就是其中之一。

    由於朱元璋執行海禁,當時的明朝對“西洋”的理解不比漢初時對長城以外的瞭解多,漢武帝打仗也不派人探明匈奴的習俗和遷徙路線,只是讓人盲目在大荒漠上尋找匈奴,除了衛青誤闖了龍城外,第一次遠征花了錢卻沒什麼大的戰果。

    鄭和第一次率領大軍下西洋也是這樣的,他的第一站就是去的錫蘭,那個小島的國王完全不把大明放在眼裡,還試圖謀害鄭和,於是鄭和帶了2000人佔領了錫蘭的首都。

    明成祖給鄭和的命令是如果對方屈服,就宣讀聖旨賞賜對方,允許對方朝貢,如果不屈服就使用武力。

    然後就沒有了,就像一個盛裝打扮的美女,要參加一個宴會,結果發現那個宴會不僅冷清,賓客還非常無聊,乘興而來,敗興而歸。

    直到他打聽到了陳祖義這個人。

    海軍帶出來除了炫耀武力,終於有了實際作用,打海盜,陳祖義是當時蘇門答臘一帶最大的海盜勢力,光大明海軍消滅的海盜就有5000餘人。在生擒了陳祖義後,鄭和就把他當成衛青從匈奴那兒牽回的牛羊一樣,嚮明成祖獻俘了。

    陳祖義算是鄭和第一次下西洋最大的功勞,也是未來鄭和豐功偉績的奠基者,但很多人都知道鄭和,卻很少有人知道陳祖義是誰。

    有句戲詞:一將功成萬骨枯。

    其實早在簽訂《呂內維爾和約》的時候,他就用強硬的手段讓各國承認赫爾維蒂共和國獨立,而赫爾維蒂共和國便是瑞士聯邦的一部分。

    這個國家內部衝突不斷,法國一撤軍歐洲各國又插手其中,陷入了一種近乎無政府狀態的自相殘殺,正巧比利時的對面就是荷蘭,他們也在要求法國撤軍。

    在拿破崙重建法郎的信用前這幾乎是不可能的,關於瑞士問題還牽扯了巴登藩侯國,除了那位正在和斯蒂芬妮·博阿爾內談戀愛的年輕繼承人,巴登還有個使節達爾貝格男爵,他是這些談判的周旋人。要是在20世紀,從瑞士的蘇黎世坐火車到巴登20分鐘就到了。

    她聽說過,英國代表想上《呂內維爾和約》談判桌必須答應拿破崙提出的條件。讓“查理曼”掛中立國國旗,卻沒規定是哪一國的,即便這個艦隊是要行駛在公海上,也太不嚴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