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吾不禁夜 作品

第一百八十四章 花之爭(二十六)

    還有一件事,紀昀的六堂舅媽常氏在病重彌留之際,喃喃自語道:“我剛剛去看了我的新房子,房子好是好,只是東邊的牆壁損壞了,可怎麼辦呀”

    冷不丁聽她這樣說,家人有點丈二和尚模不著頭腦,仔細一想明白過來,也許她說的房子是自己的棺材,於是馬上前去檢查為她準備的壽棺,果然在棺木的左側本板腐爛,破了一個小洞,工匠和監工都沒有發現,卻被她的遊魂發現了。

    這些明器都還屬於正常範圍,理論上鏡子是用來祛邪的,女人照鏡子,鏡子裡看到的是自己的樣子,她是有實體的,而朱全忠的小妾沒有實體,她早就被亂軍砍死了。佛教所說的相與有無實體沒有關係,主要它會影響你的內心,讓你的心無法保持安定平和。

    那朱全忠還有個名字叫朱溫,是歷史上有名的盜墓賊,自從有了那面鏡子後,俞生夫妻便沉迷歡好,大白天也顛鸞倒鳳。

    至於那面鏡子到底是朱溫從墓裡盜出來的,還是如那小妾所說是仙師用她的血所鑄已經不重要了。寧採臣在蘭若寺除了遇到聶小倩,還遇到了燕赤霞,一個熱愛斬妖除魔的書生。

    換一個說法,霍格沃茨也有厄里斯魔鏡,那玩意兒是毀滅不掉的,沈家人要找個真正有修為的高人給他們家“鎮妖”,再不然就是像厄里斯魔鏡般找個地方把它藏起來。那面鏡子最後也被岳父鎖在了大鐵櫃裡,只是後來岳父去世,鏡子的下落就無人知曉了。

    王陽明認為“鬼”是良知產生的,良知由良心和良能組成,良心告訴我們什麼事情該做,什麼事不該做,而良能則告訴我們有沒有能力幹良心希望我們做的事,二者合一就是良知。

    其實除了平時多做合乎神明意志的人不怕鬼以外,沒有良知的人也是不怕鬼的,因為他根本就不信世上有鬼。

    或許有人會問,良知應該是保護我們的,為什麼它會製造鬼恐嚇我們?

    恐嚇我們是在提醒我們,要改正自己的行為,不要做壞事,如果做了壞事也要立即改正,除此別無他法。

    而沒有良知的人則是屢教不改,我行我素,他做那些傷天害理的事的時候沒有覺得心神不寧,也不覺得內心有愧。西門慶過度追求慾望的時候,他也沒覺得有什麼不好,等要死了,良心發現了,他才害怕花子虛和武大郎的鬼來找他討債。

    王陽明心學經典在於“內”——自己的良知,指責別人屬於“外”,你就是氣得死去活來指責對方,對方無動於衷,甚至反而會讓對方記恨,這又何必呢?

    老舉人是相信“不動心”的,就是孟子所說的“我四十不動心”。從40歲之後他就對那些裡的女鬼狐仙不感興趣了,那會讓他產生雜念,不能考中進士。

    他希望尼克也和他一樣,專心考取功名,也就是他所謂的“脫胎換骨”,他說那些叫魂案刑訊逼供的例子也是佐證,你看那王秀才,滿嘴的胡言亂語,最後還不是因為秀才的功名不用被刑訊麼?而明遠和尚自稱是總兵之子,也會書寫和瞧病,不還是刑訊逼供至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