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吾不禁夜 作品

第二百二十章 花之爭(六十二)

    英國的工場模式是建立在效率最大化的基礎上,時間就是金加隆,人只是工廠機器的一部分。

    更何況這種模式英國還對外封鎖了,需要工業間諜刺探情報,波拿巴卻要讓這些造船廠的工人和設計師改變以往的模式,創造出一套新的高效的生產模式,她彷彿看到了一個矮子正拿著皮鞭朝著羊群揮舞。

    拿破崙確實不是個仁慈的統治者,卻擅長利用勝利和條約,他甚至還在條約中留下了“後門”,方便以後發動戰爭。

    路易十六獲取了美國戰爭的勝利,卻沒有妥善利用這場代價沉重的勝利,《巴黎和約》法國從中得到了什麼好處?

    很多人熱愛和平,喬治安娜也是一樣的,可是1816年的天災會導致饑荒。

    不論是東方還是西方,人的胃容量差不多,乾隆時期的人口有一億左右。不可能所有人都吃大米,廣東那樣兩季種植大米產量尚且不夠,諸如紅薯、土豆、玉米等美洲高產作物的推廣就迫在眉睫了。

    陳宏謀用的推廣辦法是說服,這種辦法肯定比強制農民種植土豆慢很多,路易十六推廣土豆還用了計謀,讓一些士兵假裝看守土豆,等入夜後離開,讓人去偷。喬治安娜用的辦法是讓農學家們將先進的耕作方式交給農民,不過有了先進的技術也需要錢,農民貸款買地的話就沒有辦法添置農具和購買牲畜了。

    合作社可以讓農民集資,購買他們覺得需要的東西,這是受《民法典》保護的。而合作社不同與股份公司,大股東欺負小股東就比如到了要分紅利的時候不給人家。

    推廣《民法典》不只是印刷一種方式,還有別的辦法,等軍隊將匪徒給剿滅後,接下來就是“文治”了。

    以犧牲國民生產總值1%的鋼鐵,換來英國鋼鐵無序擴張,以及讓其和紡織業的競爭,這樣即便通商條約造成了關稅壁壘,紡織業的遊說團體對議會施加的影響也減少了,英國人也不會那麼輕易撕毀和約,結成反法同盟,繼續與法國開戰。

    但明眼人都知道鋼鐵的重要性,戰爭離不開鋼鐵,可是他們不知道1%的比例,只是聽說了鋼鐵很重要,拿破崙聽信了英國女間諜的讒言,居然對鋼鐵免關稅,他們會不會想要打倒這個“昏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