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吾不禁夜 作品

第三百二十三章 厲火狂潮(十六)

    歐洲現代化的過程完全改變了西羅馬崩潰後的遊戲規則,法國大革命完全廢除了想象犯罪。你要首先明白自己生活在哪個世界裡,基礎建設、農業生產、工業發展、住房、衛生、醫療保障等等,人們還在被瘧疾、天花、霍亂威脅生命。啤酒是古斯塔夫三十年戰爭期間軍隊流行的飲料,戰爭往往會引起水質汙染,士兵喝了那種水肯定會失去戰鬥力,但這幫人喝醉了軍紀怎麼維持呢?

    在蜜蜂的寓言裡有這樣一句話,榮譽與宗教是互相矛盾的,有些人命令你用忍讓去對抗傷害,有些人跟則會跟你說,如果你不去仇視那些傷害你的人,你就不具備生存法則。宗教要求你把復仇交給上帝去做,而榮譽卻要求你不要借其他人之手完成復仇大計,你唯一能依靠的是你自己。

    宗教規定不可殺人,榮譽則公開坦言殺人是合法的,軍人們將殺敵數量多當成一種功勳,到底怎樣讓這二者和諧統一?

    作者想不出這個問題的答案,他希望能有比他更明智的人去處理。

    在古老的日耳曼法律裡,並沒有一項正式的譴責國王的程序作為懲罰或推翻國王的必要前提,也不存在對國王不法行為的司法程序,在布拉格扔出窗外事件中,人民通過暴力解決這個問題。

    但有這麼一句話:

    sciat  quod  obsequium  sibi  non  debetur,

    quit  negat  servicium,quo  doe  tenetur。

    (讓他知道,人們無需服從那個否棄自身對神之義務的人。)

    這就涉及了日耳曼民族所有的抵抗權,這不是起義或反叛的那種抵抗,中世紀早期的觀念裡,臣民對統治者基本的義務是效忠,但是效忠不同於服從,只有雙方都保持誠信的情況下,情況下一方對另一方才有義務。

    如果國王違反了法律,他便自動放棄了要求臣民服從的權利,無論如何將情婦切成碎塊後,再從窗戶丟垃圾一樣丟出去都不是合法的,雖然犯下這樣暴行的不是國王本人。

    只有忠實的國王才會有忠實的臣民,另一方面,君主糟糕的統治也有可能是由於獻媚之人和姦邪謀臣的欺瞞,這些人成了忠實的反派,為了讓國王不再受欺瞞,並且使得國王不再受到奸邪的大臣們奴役,在這種情況下人民勇敢得“為了國王而反對國王”,這才是抵抗權。

    法蘭西共和國吞併了列日公國,列日公國的統治者是大主教,11世紀時列日主教瓦佐直接了當得指出了授職權之爭服從與效忠的區別,他對國王說,對於教皇,他必須服從,對於國王,他必須效忠。教會體制內,人們必須服從更高級的權威,但這個前提是教更高級的權威不犯錯,他要是犯錯了,就不需要無條件服從,就比如葛爾勒迪謀殺案,低級教士將資料給了記者。

    抵抗權存在於世俗和教會之中,布魯日拒絕第二次挖通與里斯河運河連接的原因是這麼挖會產生負面問題,弊大於利,所以他們是正當使用抵抗權。

    教會與世俗並不總是存在矛盾的,9世紀時教會與世俗的抵抗權組建了同盟,查理曼之後,加洛林王朝一直都有羅馬皇帝的稱號,但只是尊號,東羅馬帝國在1453年滅亡前都被稱為“羅馬帝國”,君士坦丁堡被稱為新羅馬。

    由於戴克裡先的四帝制度,羅馬分為了東西兩部分,東羅馬帝國不同於信仰多神的西羅馬,也避免了西羅馬在3、4世紀遇到的困難,

    東羅馬要面對波斯人、斯拉夫人,西羅馬要面對維京人、哥特人等等,路易繼承了查理曼的皇位,也和查理曼一樣一夫多妻,虔誠者路易的四個兒子分別由兩個女人生的,前面三個一個母親,第四個兒子禿頭查理是第二任妻子巴伐利亞的尤迪斯,她是個一心為兒子打算的好母親,為了唯一的兒子爭取一塊領地而積極活動,但這損害了其他異母兄弟的利益,最終引發了一場讓法蘭克帝國分裂的內戰,禿頭查理通過凡爾登條約獲得了帝國西部,形成了日後的法國,而帝國東部則成了意大利王國和神聖羅馬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