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吾不禁夜 作品

第二十九章 partake(十三)

修建宏偉的羅馬需要大量的奴隸和財富,這導致羅馬與周圍被他們稱為“蠻族”的關係並不好。公元410年,西哥特人攻入了羅馬城,在城內奴隸的幫助下打開城門,劫掠而去,此後在西羅馬帝國境內組建起了西哥特王國。

又過了66年,羅馬僱傭兵領袖日耳曼人廢黜了西羅馬帝國的末代皇帝,西羅馬帝國滅亡,西歐進入了所謂的蠻族統治的時代,以前羅馬人興建的市鎮歸蠻族所有。

這些蠻族統治者並不善於治理城市,城中的道路和古時候一樣泥濘,排汙也沒有改善,並且隨著人口聚集日益擴大,反倒是東羅馬帝國,依舊保持著一定程度的繁榮和完整。

但他們也不是安享太平的,即便阿提拉走了,還有波斯人。當西羅馬陷入一片混亂的時候,東羅馬帝國自顧不暇。然而在廣闊的平原上作戰,“蠻族”依靠森林和地形的作戰方式就不頂用了。相比起蠻族的威脅,東羅馬人更恐懼的是別的。

在那本拜占庭學者所寫的歷史裡,當時的東羅馬帝國人對不列顛島完全沒有概念,他們只知道它的土地大概是三角形的,覆蓋著河流和灌木叢,與凱撒征服高盧之前相差不大。

按照《英國史》的記載和休謨的論述,當時的不列顛人傷初愈遊牧時代,以獸皮為衣,藏身於林莽之中,生活動盪不安,不知有精緻的生活,他們的需求和財富都很簡陋。

德魯伊教掌握著大權,他們除了主持祭祀典禮、指導宗教事務,還控制著青少年的教育權。

他們會告訴這些年輕的孩子,一旦違背教義將會遭到懲罰,違反者一律被逐出教門,也就是被擯棄在公共祭祀和享宴之外了,與他們接觸的人也會被汙名化,因而被同族共棄。他不再受保護、生活在悲慘和屈辱中,只有死亡才能給他解脫。

這意味著他會重歸狄斯神的懷抱,儘管那裡並不是“天堂”。

康德曾在《柏林月刊》上發表了一篇短文,題目是《什麼是啟蒙?》。

康德認為,啟蒙是人類脫離自己所加於自己的不成熟狀態。不成熟狀態不是在於缺乏理智,而是在於不經別人的引導就缺乏勇氣與決心運用自己的理智。要有勇氣運用自己的理智,這就是啟蒙運動的口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