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吾不禁夜 作品

第3171章 漂浮的島(下)

特威德河口有一個名叫貝里克的城市,位於蘇格蘭與英格蘭的交界處,常被作為商販走私基地,1700年時蘇格蘭還是個獨立國家,對於特威德河屬於哪個國家還不明朗。

如果在其他城市,海關會將禁品查收,然後運往市場拍賣,在此期間一概不得搬運出海關。

布斯巴頓的姑娘們穿著絲綢到蘇格蘭的霍格沃茨,冷地瑟瑟發抖,所以蘇格蘭有必要進口絲綢麼?

那麼從法國里昂進口到英國的絲綢先到蘇格蘭清關,接著再運往倫敦行麼?

後來人們發現可以不那麼費勁,因為穿著外國絲綢現在是合法的,英國和法國可以“自由地”交換和絲綢,哪怕是走私的,路人也分辨不出那是不是清關過的。

如此一來就造成了斯皮塔菲爾德地區絲綢工人大面積失業,本來那裡已經是貧民窟了,居民付不起房租,接近2500人流離失所,一夜之間斯皮塔菲爾德濟貧院湧進了1500人。

上一次禁止法案的支持者們將紡織業比作黑死病,它的蔓延和黑死病一樣擴散,無聲無息地潛入人們的家庭。

這一次他們把孩子抱出來了,小男孩哭著對記者說“先生,為什麼我們總是被趕走?我們還能去哪兒呢?”

資料附帶一副漫畫,一個女人頭上長了犄角,手對著拿破崙的腦袋,彷彿正對他施展魔法。

如果有貿易摩擦,證明有往來,法國大革命期間英國和法國沒有貿易往來,二者處於敵對關係,當然也就沒有貿易摩擦了。

除此之外,這次巡遊她本來心血來潮,想要去巴達維亞共和國看倫勃朗的墓,後來因為“行程問題”沒有去,只在安特衛普呆了幾天就掉頭了。

反正隔著一條河,荷蘭人可以自己過來,《亞眠和約》簽訂將錫蘭割讓給了英國,但早在1795年,英格蘭就與統治錫蘭中部的康提王國取得聯繫,願意為他提供“保護”。

錫蘭的地形大概是這樣的,周圍的海岸線呈環狀,中間是潮溼的高地,有豐富的物種,荷蘭人從來不靠近那片區域,那對他們來說是致命的。

也因此這塊區域被康提王國統治,用鬆懈的邊防對貨物進行監管。

在這種情況下,康提國王怎麼需要“保護”呢?

一個出色的推銷員能把冰塊賣給愛斯基摩人,首先英國人讓康提國王承認荷蘭對康提的征服,然後授予英國肉桂的壟斷權。

這個條約同時規定了康提國王不可以和“外國人”會談,不得允許歐洲人進入康提,除非他們獲得英國總督辦法的特許通行證。

康提國王要資助一支英國軍隊入駐康提並提供後勤保障,以“更好地完成英王陛下對康提人民和國王之權威提供保護的約定”。

康提的顧問大臣當然拒絕了這個條約,康提國王是一個外來者,18世紀中葉因為原本的統治者沒有直系後裔,才從印度大陸引進了“合適的”君主。

經過幾代統治,康提國王逐漸站穩腳跟,並從印度大陸帶來顧問親信,替換本土的僧伽羅權貴,還將佛教引入了該地。

修建佛寺意味著要摧毀樹木,別管它珍稀不珍稀,反正那條阻止歐洲人的“天然防線”會沒了。當地有個叫塔夫勞的“首席部長”,他聲稱國王一再違反當地習慣,並用國王的異族起源駁斥其統治的合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