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吾不禁夜 作品

第557章 好時代和“壞時代”

    不過大文豪沒有預料到南北戰爭期間的格局。

    從美國建國,美元紙幣歷史共分為四個階段:建國之前的嘗試印製的殖民券和大陸幣;建國早期的探索與混亂,繁雜多樣的銀行券;內戰後統一的法定紙幣綠鈔和國民銀行券;聯邦儲備體系建立至今使用的聯邦儲備券。

    對紙幣的概念不能說它是“錢”,而是一種代金券,紙幣本身不具價值。

    中國宋朝的時候,四川成都的“交子”是世界上使用的紙幣。

    拿著交子去錢莊可以取出銅錢,拿著紙幣去銀行可以取出貴金屬,美國於1879年迴歸金本位,綠鈔為了籌措南北戰爭軍費發行了無息“即期票據”,隨著戰爭結束勢必要退出市場。

    1873年美國為迴歸金本位的鋪墊之舉廢除白銀法定貨幣地位,招致盛產白銀地區的反對。包括農民對於金本位所招致的貨幣緊縮也相當不滿,而此時美國農業仍然是美國經濟的重要基石,導致國會無法忽視礦區和農民的怨憤之音,這就導致了1878年白銀法案的出臺,也就是國會強制財政部以固定比價16:1定期購買白銀以鑄造銀幣。這事實上是一種變相的貨幣寬鬆,隨著白銀產量的增加必然導致通貨膨脹,幾乎是全力在市場上以16:1的價格購買白銀,而此時的市場白銀價格已經跌到了20:1,馬克吐溫的銀礦山股票就一瀉千里,於是他破產了。

    一方面美國面臨劣幣驅逐良幣的窘境,一方面因為要保持金本位必須保證美元的價格,這就導致美國國庫的黃金大規模流出,在歐洲出現了大量的以美元兌換黃金要求。

    民眾對於黃金的需求和國外對於黃金的需求疊加效應,使得美國國庫黃金面臨急劇縮水,而美國國庫的窘境在美國財政部能夠保證財政盈餘的情況下,能夠一定程度上掩蓋國力衰竭的真相,卻不是長久之計,因為美國國債的本息支付是以黃金為手段的,這意味著一旦美國因為經濟衰退導致財政收支出現問題。

    1893年因形勢所迫,美國國會迅速廢除了白銀法案,但並沒有阻止恐慌蔓延。

    從1879年恢復金本位開始到1893年危機爆發,歷時14年,經濟危機非一日而就,醞釀的過程實際上是比較緩慢的。

    以銀幣計價是通脹,以黃金和美元計價則是通縮,在1893年之前是通縮和通脹並存的,匯率高估實可以表示為本國貨幣升值的幅度高於其國內通貨膨脹與國外通貨膨脹差額,但是匯率能影響消費者信心指數。

    一個不快樂、沒有安全感的消費者往往無精打采,它加強了人們對利率下降、經濟走弱的預期,而這兩者都預示著美元乏力。外國投資者會出售美國貨幣以便到其他經濟強勁的地區尋找更高的收益率。

    消費者情緒高漲,將把美國利率和股市收益率提高到高於世界上其他地區的水平,這一般會產生增加美元需求的效果。

    匯率漲不一定是好事,日本因為廣場協定日元匯率上漲,影響了出口商品,走跌不一定是好事,1894年因j.p.摩根運用多年的聲譽,和美國財政部一起通過發債購買黃金,同時通過外匯干預,才終於穩住了市場信心,使得美國的經濟崩潰得到抑制。

    危機的爆發往往發生在國家財政收支的嚴重不平衡時,國家干預危機的能力受到極大的抑制,市場信心很容易受到摧殘。

    量化寬鬆是一劑猛藥,雖然可以解一時燃眉之急,卻也會造成通貨膨脹,一旦政府的藥方藥性結束,危機會以更嚴重的形態出現。

    “我相信美國。”

    在美國生活就像活在天堂。

    可憐的羔羊們會被華爾街之狼騙得內褲都剩不下,至於教育投資的更可悲了,用句什麼話來說呢,“感謝你對資本主義做的貢獻”。

    一個人理論上不會那麼輕易死的,不過每天都有意外發生,從天上砸下來的不一定是餡餅,也有可能是隕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