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血江山九龍嫡 作品

第619章 橫樑痕跡

  他隨口問道:“上樑呢?”

  谷從秋佩服劉永銘的地方就在於此,因為劉永銘總能問到最關鍵的地方。

  對於辨別案件是否是自縊的,自古以來就有很明確的鑑別手段。

  一是腳面是否垂直於地,及屍體後腦位置的繩印是否結在耳後腦後。

  二是勒痕是否承白色,如果是白色的,那就證明人是死了以後才被掛上去的。

  但有的時候,人被打昏再掛起來,顯示出來的還是紫紅色,所以以上兩條只是辨別是滯自縊的補充證據。

  最關鍵的是繫著自縊繩子的橫樑上面是否會有凌亂的痕跡。

  一般人打掃衛生是不會去打掃橫樑的,所以橫樑上面一定都是灰塵。

  而自縊而死的人,因為掙扎的關係,橫樑上面會出現一些繩子移動過的痕跡。

  若是死後才掛起來,那麼橫樑上面的繩印就只會有一到兩條,這是非仵作法醫的專業人士無法注意到的。

  谷從秋聽得劉永銘問到了關鍵地方,連忙說道:“知府衙門仵作一開始並沒有想到這一點,他們只負責驗屍。是後來兵馬司衙門的巡檢路不直過來過,他在檢查以後才發現了一個令臣十分迷惑的地方!”

  “路不直?他常在地面上行走,與爺我相當地熟呀。他是從商洛府那邊調過來的,對於刑案也是十分精通。不過……他如何會過來的?”

  劉永銘會有這麼一個問題是因為一般情況下殺人兇手是有返回現場看的習慣。

  谷從秋應道:“路巡檢是從商洛府司獄司被當地的推官及當時的知府、現在的右都御史侯不平侯右都給保薦上來的,就連山知府也對路巡檢讚不絕口,向吏部保薦路巡檢做了知府衙門的推官,後來因為一些事情,調去了兵馬司衙門。”

  “哦,他調到兵馬司衙門的事情爺我知道,他剛上任之時爺我就與他一起喝過酒,也聽他說過此事。不過他是如何從商洛府那邊調過來,卻是未曾說過。如此說過山知府是對他有提攜之恩了?”

  谷從秋應道:“是呀,所以路巡檢一聽說就趕過來了,這個臣覺得並不值得懷疑。”

  劉永銘又問道:“你剛剛說發現了一個令你迷惑的地方?”

  “是!橫樑上面被擦拭過!”

  “什麼?”

  “橫樑上被人用布抹過了一遍,是否自縊已難分辨。不過臣覺得這是欲蓋彌彰。但是……除了刑獄的官員,誰又會想到去破壞橫樑上的痕跡呢?但如果他知道橫樑上的痕跡會暴露山知府不是自縊而亡,又何必費盡心思去掛屍體,而後又欲蓋彌彰地去擦拭痕跡呢?畫蛇添足亦不過如何吧?”

  劉永銘搖頭說道:“路不直……路不直的為人爺我還是清楚的,他雖是草莽出身,但心懷正義,為人極是厚道。而且他若是真想要殺一個什麼人,以他的本事,完全用不著這般。把以前他在漕幫那裡的聽到的、看到的,甚至是以前他自己做過的手段使出一招兩招,不能說殺人於無形吧,反正兩三年之內屍體根本就不會被人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