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前演奏

當人們翻開這段歷史的時候,那場著名的七月演奏會,往往被認為是精心密謀的。




但如果學者們認真從那些塵封已久的資料中釐清線索,溯源到那一年的六月末。又彷彿一切都是命運般的巧合。




這還要從當時剛從國外回來不久的克拉默先生說起。




當收到那封薩克塞斯王室公爵殿下親手寫的邀請函時,克拉默先生簡直又驚又喜。雖然以他本身的地位,他自然也不缺一張邀請函。但由公爵親自寫就的邀請函,這其中蘊含的意義就要深刻雋永多了。




出於自己在因弗內斯莊園做過三年鋼琴教師的經歷,他很快就猜出來這大部分禮遇,恐怕都來源於他曾經的那位弟子。畢竟他們確實建立了深厚的師生情誼。




對克拉默先生而言,漂亮又懂事的塞希利婭無疑是個天使般的女學生。除了對音樂缺乏熱愛以外,她簡直是一點毛病都挑不出了。




得益於李斯特那場反響熱烈的演奏會,近日來,倫敦有頭有臉的音樂介紹人們,在各個沙龍和晚宴上都不吝對李斯特、德爾菲尼這些天才兒童的讚歎。聯合王國的都城,就這麼颳起了一陣“天才兒童”風潮。




當這些讚美聲傳入克拉默先生耳中時,面對那些老朋友對各自得意門生的讚美,他自然也極力渲染了一番他那位女學生的天賦。畢竟照他看來,美好的聲譽更有助於一個女孩在社交界的層級劃分。




這也是時下大多數人的看法。以目前的社會風尚,大部分未婚女子的命運都至少和她的名聲掛一半的鉤,畢竟家境和美貌都很難在後天獲得提升。




幸運地,倫敦上層圈子的老爺們,對這位深陷繼承風波的十歲女孩,增加了些微的接受度。不幸地,這番言論傳到了御前。




於是塞希利婭在大客廳裡接待了宮廷侍衛長,並獲悉她被邀請在七月一日前往白金漢宮,為國王彈奏鋼琴。




半小時後,塞希利婭才梳理清楚這背後的因果關係。




而事情似乎已經沒有了轉圜的餘地,畢竟在這個國家,誰能拒絕國王陛下的邀請呢?




鑑於李斯特先生最近在倫敦的風頭,當他即將被奧地利大使引薦給國王陛下,並獲得御前演奏的機會時,倫敦的莫扎特學會也派出了他們的干將——來自曼徹斯特的阿斯普爾。後者同樣得到了御前演奏的殊榮。




兩位天才兒童的對決,說不定會成為音樂史上的盛事。但對外交部的官僚們來說,他們並不關心音樂史,他們只希望這不要演變成外交史上的“盛事”。




為了讓這場演奏會的氛圍顯得不那麼劍拔弩張,彷彿兩軍對壘。外交部首先建議國王將原定的宮廷演奏會,轉變為王室家庭的私人演奏會,接著他們又選擇拉更多的天才兒童進來。




看上去人畜無害的塞希利婭就這麼進入了他們的視野。




他們希望塞希利婭能用柔和的女性氣質,和英法混血這種模糊不清的定位,削弱這場演奏會背後蘊藏著的對立情緒。




畢竟目前對女性的定義,還是溫柔的家庭天使,不論是哪個年齡段的女性。




加上塞希利婭天然就和王室家庭有著血緣上的關係,外交部也樂於做個順水的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