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青 作品

第0886章 民心

  看到蛋娃這模樣,大夥又笑了起來。

  倒是有老翁開口罵道:

  “一群憨東西,人家這才是養牛的本事,有甚好笑的?後頭兩年,這娃子家裡的牛,真要再生下一頭小犢子,看你們眼紅不。”

  “老叔,這些道理我們豈會不知?不過是開個玩笑罷了。”

  有人一邊說著,一邊把井裡的水提上來,倒入蛋娃的桶裡,“喏,去吧。”

  很快也輪到了四兒,他的力氣還不足以挑兩個滿桶的水,只能是挑著兩大半桶的水,低著頭,注意看路。

  扁擔壓在他那小小的肩膀上,讓他不禁有些彎著腰,如同一個小老頭子。

  挑好了水,他開始做晚食。

  用竹筒量好一家人晚食所需要吃的米,把它們放到一個瓢裡,裝上水,然後小心地左右晃動,不斷地把米從瓢裡晃出來。

  最後,瓢裡只剩下一些細細的砂礫和一點點碎米。

  他把這點細砂礫和碎米混合物倒入一個破舊的瓦罐中。

  又連續再淘了兩次,這才把裝著米的炊罐放到灶上。

  然後又抓了幾把糠麩,放到那個破舊瓦罐中,和上水,拌勻。

  “咕咕咕……”

  他嘴裡叫了幾聲,把瓦罐放到院子裡,幾隻雞就撲愣著翅膀過來,開始搶食。

  看看日頭,已經躲到山頭後面去了,他要趕快做好晚食。

  炊煙很快從這個用黃泥和稻草版築而成的小院子嫋嫋升起。

  婦人也從蠶房出來,開始擇菜。

  在夕陽的餘暉下,各家各戶家都開始做晚食,整個寨子籠罩在青煙當中。

  在外幹活的農戶也開始扛著農具,或者是趕著牛,陸陸續續地向寨子這邊趕回來。

  當家裡做好晚食以後,小院門口傳來了說話聲。

  “回來啦?快洗洗手,吃晚食了。”

  婦人走出院門,接過自家丈夫的農具,同時對著自己的二兒子笑道:

  “回來啦,四兒已經把水打好了,記得先洗了手再吃晚食。”

  四兒從自家二兄手裡接過牛繩,把牛牽進牛棚。

  很普通的日常,同時也很平靜。

  四兒排行第四,原本上頭還有一位阿姊,不過已經出嫁了。

  有一位大兄,不過早亡。

  所以現在家裡只有四口人。

  趁著最後的夜色還沒完全降臨,為了能省點燈油,一家人把兩條矮案搬到院子裡。

  父母共用一案,四兒與二兄共用一案。

  所謂矮案,其實就是一張厚重的木板,加上用竹子搭成的四條腿。

  案面有些坑坑窪窪的,如同麻子,四條桌腿也不平,還要拿小木塊墊一下。

  不過比起以前捧著瓦碗蹲在牆根,已經算是體面了。

  “哎喲,看來我來得正是時候。”

  一家人拿起箸子正要吃晚食,院門被人推開了,一個人走了進來,看到這情景,不禁笑著說道。

  聽到這聲音,四兒一家皆是連忙起身。

  “張亭長,你怎麼來了?”

  作為一家之主,四兒的大人開口招呼。

  “剛路過你們家院子,聞著飯香,就忍不住厚著臉皮進來了。”

  亭長有些開玩笑地說道,“如何,不知介不介意多一雙箸子?”33qxs.m

  “平日請都請不來呢!”

  四兒大人惶恐地說道,然後轉頭吩咐自家婆娘,“快,給亭長添副箸碗。”

  婦人正要轉身,卻被亭長叫住:

  “不慌,把這熟肉先切了。”

  他一邊說著,一邊把手裡提的油布遞過去,行走間,姿勢略有點瘸腿。

  婦人有些倉促地不敢伸手,看了自家阿郎一眼。

  “拿著吧,亭長哪有佔咱家便宜的道理?都切了送上來。”

  婦人這才接了過來,然後又把自己的箸碗一齊收走,把位置讓給亭長。

  四兒幫著去庖房,給亭長添了碗箸:“亭長請。”

  張亭長摸了摸四兒的頭,高興道:“好好!都坐吧。”

  婦人很快把熟肉切好端上來,張亭長又叫住她:“不用再忙了,也不用再生火添菜,就這樣挺好。”

  婦人只得唯唯而應,這才退了下去。

  “四兒最近在學堂如何?”

  “回張叔,上次考課得了第一。”

  四兒恭敬地回答道。

  “好好好,這才是我們寨子的好娃子!待你去了邛都學堂,那邊的費用我全出了,你就好好唸書,不用擔心家裡。”

  張亭長高興地說道。

  所謂保送,學生的衣食自有出處,不用家裡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