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王不懂 作品

第九十七章 尚泰王


                 當然了,董良不會照搬滿清的那套儒家學問,那是閹割版的。

  董良雖然不是很瞭解儒家經典,但是他知道儒家也有很多都流派,漢唐時期的儒家與明清時的就有很大的區別。

  董良不是很懂這些,但是有人懂啊。

  專業的事情可以交給專業的人來做。

  有些學問天生就是為了統治階層服務的,儒家之所以能夠在諸子百家中勝出,就是因為他知道如何迎合統治階層。

  同時,他自身又有很強的可塑性,誰會告訴你儒家吸收了道家和墨家以及諸子百家的學問呢。

  甚至就連從天竺輸入的佛教思想都被儒家所同化。

  就像此時的滿清內部就有很多文人看到國家走向衰亡,已經開始研究經世之學,這是也是儒家包容性的體現。

  可以將其看做一個簡單名字,將中華文化長期形成的價值觀、世界觀全部劃歸到它的名下。

  只要他能用,好用,那麼叫他“儒學”,亦或是“新學”又有什麼區別呢?

  越過八重山的第一波颱風一路北上,從南到北掃蕩了琉球本島和扶桑的南部。

  薩摩藩也在臺風的影響之下。xbiquge.org

  颱風一過,島津齊彬就去視察他的集成館,看看自己的工廠有沒有受損。

  雖然還有很多設備機器沒有買回來,這裡依然被齊彬視若珍寶。

  紡織廠中,蒸汽機帶動著紡織機快速地運轉著,這已經是英國人淘汰的老舊設備,被荷蘭人買了下來,然後當作寶貝轉賣給了薩摩藩。

  齊彬也知道這一點,但是這對於薩摩藩來說已經足夠先進了,一臺機器的速度抵得上十幾個人了。

  即使在臺風天氣,工廠的機器依然保持運轉,這裡生產的機器布比手工織出的布匹質量更好,價錢還更加便宜,因此運到江戶的市場上去根本就供不應求。

  齊彬還開辦了玻璃廠,生產出來的玻璃器皿深受那些貴族的喜愛。

  這為薩摩藩賺來了大量的銀錢。

  以前琉球是薩摩藩的錢袋子。

  齊彬希望集成館以後能夠替代琉球的價值。

  當然這不意味著齊彬要放棄琉球。

  殖產琉球並不能解決扶桑的根本問題,只有工業才能解決扶桑的問題。

  扶桑是一個島國,缺少資源,唯一的出路就是像英國人一樣發展工業,發展海軍。

  通過海軍去掠奪全世界的資源,然後用來支持自家工業的發展。

  他的父親島津齊興、弟弟島津久光都沒有認識到這一點。

  他們讀的是儒家書籍,像清國人一樣保守陳舊。

  現在大清已經被英國人擊敗,說明他們的那套東西,敵不過英國人的工業和航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