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王不懂 作品

第三八五章 秋海棠

1場颱風牽動著無數人的心。

這是1場大考,也是1場戰鬥,這是人類與大自然之間的戰鬥。

在這場戰鬥中,護衛軍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向所有人表明了什麼是百姓為先。

他們在第1時間衝到最危險的地方。這1次百姓們不用自己在災難中掙扎。

整個華族都站在他們的身後。

颱風過後,董良帶著周騰虎、劉峰良、林本、向英等人到閩省的各個府都走了1遍,指導救災工作,現場解決問題。

醫部的人幾乎全都派出去,組織各地做好防疫工作。

大災之後必有大疫。洪水4虐之後,蚊蟲滋生,疾病傳播的概率增加。

加上此時的百姓生活習慣問題,比如很少有人捨得浪費柴火燒熱水。因此地方上常有疫情爆發。

華族醫部連西表島上的瘧疾都能夠遏制住,做這種災後防疫簡直就是小兒科。

工部的人也被派出去查看各地的河道破損情況,排查安全隱患,及時修補。

戶部則籌措了5百萬華元的專項資金,用於災後重建及河道維修工程。

董良是不吝嗇於花錢的,這次收復福建,光是在福州的滿城就搜出了上千萬兩的現銀。

國人都有在家裡藏銀子的習慣。

不過董良卻知道,這些銀子藏在地窖中沒有任何的意義。

只有讓它們流通起來才能夠對經濟起到1定的推動作用,讓經濟更加的有活力。

元首能大方,周騰虎卻要精打細算,他還是沒有將現銀都給用掉,華族的救災主要採用以工代賑的方式。

戶部撥付給工部的幾乎全是花花綠綠的代金券。

正好商部管理的供銷社快速在各地鋪開。

給這些百姓發放代金券,他們就不會存在家中,而是會拿到供銷社去換成東西。

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糧食。

而董良的手中並不缺少糧食,東番島今年的糧食豐收,蘇家從南洋,沈家從浙江,還有扶桑的商人都為華族運送來了大量的糧食。

扶桑的普通百姓吃不飽肚子,但是那些大名的手中卻掌握著大量的糧食。

要換取換取華族的商品,他們唯1拿的出手的商品就是大米。

手中掌握了大量的糧食,華族就可以採用雙貨幣本位制度。

1種是發行銀元,用於對外貿易。1種是以手中糧食的存量為基準髮型代金券。

在老百姓的眼中,糧食就是通用的貨幣。

在大部分的農村地區,糧食和食鹽基本上可以換取所有東西。

甚至就連娶媳婦兒都能以糧食作為嫁妝。

向英、林本、周騰虎都成了最忙的人。

原本週騰虎準備與劉峰良換1下位置,都被暫時擱置了。

這場颱風影響到的不僅僅是閩省。

東番島和8重山也受到了巨大的影響。尤其是東番島。

好在島上的人對此都已經司空見慣了。

這1次,他們更加不用擔心。東番島的官府架構早就已經搭建好了。

早在臺風登6之前,王資雨就已經協調作訓部的人發動了地方民兵,做好了救災的準備。

就連臺東和花蓮的番民都得到了妥善的安置。

呂宋北,康老8和董興福帶領的南下縱隊也被堵在了巴布延群島。

好在他們繳獲了不少的糧食,要不然真的就要在島上餓肚子了。現在是不要指望後方運送補給了。

巴布延島上的1間燈火昏暗的石屋中,康老8、董興福、達烏斯、達梅爾、西鄉隆盛等人正在商討下1步的行動。

“8爺,等颱風1停,咱們就立馬對呂宋島發動進攻吧。這裡到呂宋島也就6十里海路,1兩個時辰就到了。我想那些呂宋人1定想不到咱們會在臺風1結束就發動進攻。要是拖了久了,反倒是讓他們有了準備。”阿福說道。

“阿福司令說的對,我們就是要出其不意,狠狠地教訓1下這些呂宋人,這些伊洛克人都該死,殺了我們那麼多人。”達梅爾咬著銀牙,狠狠地說道,頗有些夫唱婦隨的味道。

康老8微微點頭,不過卻看向了達烏斯。

這位番人長老非常聰明,而且閱歷豐富。頗受康老8的倚仗,是南下縱隊的參謀。

這島上的伊巴坦人就是他收服的,他不僅僅說服伊巴坦人投靠華族。

還讓伊巴坦人組織了5百青壯加入南下縱隊,作為護衛軍征伐呂宋島的帶路黨。

“8爺,阿福司令的建議沒有問題,不過現在是颱風季,不知道哪天,下1波颱風就要過來了。因此我們南下必須要尋找好立足點。我的意思是不能冒進,可以利用颱風結束這個檔口,在卡加延河下游佔領1個港口,作為我們的立足點。這個地方1定要是那種易守難攻的地方,有完善的基礎設施,能夠讓我們在沒有外援的情況下堅守1段時間。”

達烏斯相當於將阿福的建議給完善了1下。

他們南下之前,董良曾經找康老8談過,南下之後1定要以穩為主。

他們這次南下,名義上是為了解救番民,實際上是為華族勢力進入南洋打開1個窗口。

董良非常重視南洋,尤其是在這裡生活的幾百萬華人。這些人生活在海外有著1種本土百姓沒有的氣質。

這是1種與世界接軌的氣質,這種氣質正是華族所缺少的。

推翻滿清對於護衛軍來說並不困難。但是復興華族並非是推翻滿清那麼簡單。

華族最大的敵人還是洋人,有南方從海上來的洋人,還有北方冰天雪地中殺來的洋人。

這個問題,董良1直想要找機會跟手下談談。

上1次召開復興會理事擴大會議的時候,董良就將整個華夏的形勢跟手下做了1個詳細的闡述。

像是唐啟華、管晏等人都是第1次接觸這些內容。

董良眼中的天下,是整個世界,與傳統。

秋海棠版圖的北方和西北方向被沙俄包圍。西南邊是英國的印度殖民地,東面和南邊受到洋人海上的威脅。

原本這個秋海棠版圖是頂好的,因為她的周邊全是海洋、高原、山脈。

也就是說通過險要的地勢將整個華夏給保護起來了。

但是董良告訴大家,隨著科技的發展,自然環境對人類的限制越來越小。

再過幾十年,沙俄會修建橫貫東西的大鐵路,到時候他們就會大規模向南入侵。

英國人也會翻過喜馬拉雅山,將手伸到西南的高原。

而隨著輪船的普及,大海再也不是阻礙人類交流的天塹,而是1道通途。

因此華族再也不能固守滿清那塊秋海棠版圖,而是要走出去。

能夠擋住敵人的只有華族戰士手中的槍,還有遊弋在大洋上的艦隊。

董良甚至不滿足於此,他要建立1個華族主導的世界,1個穩定、安全,引領人類變強的世界。

而不是因為競爭、戰亂、過度開發而1步步走向滅亡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