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王不懂 作品

第三九四章 拔高科技樹


陳得利跟上海灘的洋人其實也沒什麼好談的,因為上海灘對洋人的價值已經不復存在。

除非他們能夠派出艦隊,打通海上交通線。

他們當然有那個能力,只不過需要時間而已。

今天似乎成了董良的接見日,管晏那邊給董良安排了兩場接見。

不過在兩場接見之前,董良先去了1趟馬尾船廠。

經過了上次的洪災,馬尾船廠的建造速度不僅沒有慢下來,反而變快了。

在遠離岸邊的1處山坡上,1座蒸汽機車間正在打地基,廠房還沒端倪,但是蒸汽機實驗室卻已經建好了,實驗室的設備都是從安平城運送過來的。

隨著設備1起來的還有馬克·史蒂文斯,此人在蒸汽機制造方面的造詣就連董良都感到佩服不已。

董良直接進入實驗室視察了史蒂文斯的工作。

這個白人抱著既來之,則安之的態度,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當然他的動機主要還是賺錢。

董良見他的時候,這人正在裝配1臺造型奇異的蒸汽機模型。

通過縮小的模型可以驗證1款新的蒸汽機的性能。

“史蒂文斯先生,怎麼樣,我上次說的設想可以實現嗎?”董良走到史蒂文斯的身邊,沒有打斷他手中的工作。

“元首先生,您提出的這種設計在理論上是可行的,蒸汽機的原理就是將煤炭燃燒產生的熱能轉化成動能,那麼只要提高熱能的利用效率,蒸汽機的工作效率就能夠提高。其輸出的動力也就越強。”

“這個原理大家都懂,所欠缺的只是1個好的點子來實現這個原理。這種雙缸臥式蒸汽機要能夠實現,我們以後還可以做3缸的3脹式蒸汽機,這樣的蒸汽機安裝在艦船上動力強勁,比現在主流的蒸汽機強多了。”

“當然了,要想做出動力的更強的蒸汽機,對材料的要求也更高。恕我直言,以你們現在煉出的鋼材,做出來的蒸汽機,即使改進了設計,也只能達到5000馬力。”史蒂文斯不愧是1個技術男,跟董良說話的時候也是簡單直接。

“夠了,5000馬力暫時夠用了。”董良記得勇士號1萬多噸的排水量,蒸汽機的輸出似乎也才6千多馬力。就那個動力已經可以讓勇士號的速度達到當時驚人的14節,當然這包括它的風帆在內。

他要是將5千馬力的蒸汽機安裝到3千多噸的裝甲巡洋艦上,豈不是可以達到2十多節的速度。這只是董良這個外行的想法,實際上並不是這麼計算的,因為影響船舶速度的因素還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