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祇姐姐,我真的不是假信徒 作品

第103章 三年發展計劃

  現在的炎國軍力主要是在火器時代還有冷兵器時代的巔峰位置上徘徊,軍隊的配備比較的奇怪,也對生產力提出了一定的挑戰。

  兩年的時間,炎國的生產力也得到了巨大的增幅,神域四年是100w左右,到了神域五年就到達了將近150w。

  這種幾何倍數的生產力增幅還會在接下來要進行的工業革命中逐步推進。

  蒸汽機終於研發出來了,三年時間的國力傾斜,大量科研人員的心血,終於對這個機械進行了研發與一定程度上的改良。

  在神域五年,這個可以改變時代的機械終於可以開始大規模的生產,這是劃時代的產物,而想要用好這個產物需要很多的東西。

  人口,市場,科研,資金,原料,工業化的實現絕對不是一個機械的產生那樣簡單。

  為了這一刻,炎國人已經準備了太長時間,各種對未來需要的規劃也早已經在一次次的會議中討論完畢。

  在神域五年的3月份,炎國的第一個三年計劃終於公佈,這是在為這個偉大的時代指引的一個計劃。

  這個計劃囊括了圍繞這個機械使用的多個方面,而這種使用是需要人民的配合的。

  這也就是當初為什麼招募外族勞動力的原因了,工人,炎國需要工人,而炎國的農業吸收了太多的人口,新一批的嬰兒也還沒有成長出來,想要現在一個地區實現工業化,就必須要向外虹吸,這種虹吸像是對殖民地的剝削,也又完全的區別於炎國與所謂的殖民地的關係。

  中原地區成為了天然的農場,這種影響甚至到了神啟國,這是一種建立在經濟上的高等級的“合作共贏”。

  邦聯的體制讓段天明可以毫不猶豫的先行集中所有的資源來促進炎國核心區的工業化,早期的工業城市的劃定帶來的不止是一條線,更多的是兩個文明的不同。

  一個是工業文明,一個是農業文明。

  段天明要用自己的想法或者說整個炎國人的想法創造一個新的世界,這種創造是在舉國的體制下進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