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失蹤

沒過兩天,謝家要送最小的孫子去唸書的消息就順著一群孩子的口傳遍了二橋村。

聞知消息的鄉民都很驚奇。

倒不是驚奇於謝家竟然要送孩子去唸書,畢竟這年頭誰家孩子不上社學?只是謝拾的年齡未免太小,怎麼也得再長几歲罷?

玉泉鎮一共九個村子,設有兩處社學,哪怕離二橋村最近的社學也有十幾裡的路,蒙童除了每年兩回假期都得住在社學裡。這麼一個連五歲都不到的小豆丁,能夠適應嗎?社學又願意收下這麼小的學生嗎?

“不去社學。”

餘氏在河邊槳洗衣服時,聽幾個好奇的嬸子湊過來問,並沒有說看不上社學的原因,只笑著說:“拾哥兒還小,就這麼住進學堂裡,我也不放心。家裡尋摸著,給他找個離家近的私塾,每日還住家裡。”

幾個嬸子看她的眼神一下子就變了。

如今的社學早已衰敗,與私塾毫無可比性。前者就是個混日子的地方,願意擔任社師主要是為了免差役的福利,所收束脩並不高。後者卻是秀才相公甚至舉人老爺開設的學堂,絕不至於像社師那般敷衍,他們教導學生都是衝著將來考科舉去的。

只是為了識幾個字,就花費銀錢把孩子送進私塾去?只圖路短離家近,誰信啊?

鄉民們見識或許不高,卻不是傻瓜。

各種各樣的議論聲頓時傳遍了二橋村。有嘲笑的,有不解的,更多的是冷眼旁觀。

科舉這條路,既賠銀子又傷身體,成了固然是雞犬升天,敗了卻很可能拖垮全家。

一家子泥腿子,難道還能出個文曲星?

·

二橋村總共不過三十戶人家,誰家便是被偷了個雞蛋都能鬧得村頭村尾人盡皆知。

而今謝家成了新一輪的熱議中心。這可比東家少了個雞蛋,西家婆媳吵架更稀奇。

大齊立國百年,其他幾個村子還出過童生甚至秀才,二橋村可是連童生都不曾有。

是以一直有傳言說,二橋村沒文運——謝家雖是外來的,還能打破“詛咒”不成?

“村裡那些碎嘴的聲音,你們都聽到了吧?”

謝家小院裡,老徐氏氣呼呼地叉著腰。

“咱拾哥兒怎麼就不能念私塾?一群眼皮子淺的,以為我家乖孫跟他們家那些個七八歲了還尿床的歪瓜裂棗一樣呢!”

“有些人無風都要掀起三尺浪,娘你又不是不知道。何必同無智之人計較!”

謝家老三謝森笑著寬慰他娘:“娘你儘管放心,兒子到鎮上就請朋友打聽附近有哪些私塾,定給拾哥兒選個離家近、先生學問也好的。要是周遭沒有合適的,就讓拾哥兒去鎮上的私塾,住在兒子那裡就是了。”

老徐氏這才平復了胸中一股怒氣:“你是個靠譜的,拾哥兒的前程就看你的了。”

秋收最忙碌的時節已過,三房兩口子準備啟程回玉泉鎮,這就要和一家人告別。

儘管拿定了主意送謝拾上私塾,可全家人都對附近的私塾情況一無所知,只好將任務交託給人脈最廣、消息最靈通的謝森。

謝森此前並不曾留意過這方面的消息,如今恰好去玉泉鎮,自是要認真打聽一番。

幼子即將離村,老兩口很有些捨不得,忙指揮長子次子並兩個兒媳將早已準備好的大包小包拎出來,給他們裝上牛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