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0 章 其二

 “舜其大知也與……”

 《中庸》這段出自孔子之口,稱讚舜有大智慧的話語,想來沒有哪個考生不明白。

 而孔子對舜的誇讚中包含幾個方面,一是舜喜歡諮詢和訪察眾人的想法,即便十分淺顯卑俗,二是他對人與人的詆譭之言隱匿不提,只宣揚其中好的見解,且聽取建議後,往往能在極端之間選取適中的方案來治理百姓……正因如此種種美德,孔子最後才感嘆:其德化如此,難怪被稱之為“舜”!

 《諡法》有云:“受禪成功曰舜,仁義盛明曰舜。”這個諡號無疑彰顯其充沛道德。

 值得注意的是,這道四書題考的是一整段,而不是其中某一句。因此,若是隻圍繞孔子稱讚舜的某一美好品德落筆,未免想得淺了,破題果然是落在“大知”上!

 只是每個人下筆的切入點有所不同,謝拾選擇的切入點是舜聽取天下人之言的大智。

 “……不持一己之聰明,而以天下之聰明為聰明,故其聰明愈廣。不持一己之智識,而以天下之智識為智識,故其智識愈大。舜之所以為大智者,以其不自用而取諸人也!”*

 謝拾發自肺腑感嘆一聲。

 一幕幕畫面在他腦海中浮現,先後跟隨徐夫子和何訓導學習《中庸》時二人對經義的講解,自己做過的筆記與文章……還有他與致知社眾人整編《致知集》的場景。

 ——天下義理無窮,而一人所知有限,真正的大智者,其智慧定取之於眾生!

 謝拾不知不覺揚起唇角。

 回過神來,錦繡文章已成!

 他擱下筆,將草稿收到旁邊,從狹窄的號房裡往外看去,只見天邊紅雲似火。就連視線中老舊的灰白牆壁都染了一層霞光。

 距離黃昏至少還有一個時辰,約摸午間吃飽睡足,謝拾此時仍是神采奕奕,精神充沛,他索性翻出四道易經題,動筆開寫!

 謝拾對四書記得滾瓜爛熟,對《周易》一書則是倒背如流。四書他尚且理論大於實際,《周易》卻是理論實際完美結合。

 對易理剖析如流自不用說,從前他還不時便會摸出銅錢給人起一卦呢!偏偏其言必有物,府學生員見了都不得不歎服。

 一般卜師只是停留在裝神弄鬼的階段,謝拾已將易理與哲學相融,與其說是算卦,不如說是以理服人。這等大招雖不常用,卻足見他於《易》之造詣。而與四書相比,其功底尤勝之數倍不止!

 歸根究底,揣著目標而讀的書,與發自本心喜歡研究的學問,本就不可相提並論。即便同等努力,感悟亦有高下。

 至少在目前層次,謝拾尚未遇見與之匹敵者,此番鄉試,他敢誇言一句於易經一房全無敵手。

 天色漸漸昏暗,謝拾四篇經義才作完兩篇,此時興致正高,滿腔文思宛如滔滔而起的大江大河,就要酣暢淋漓滾滾而落。

 他想也不想便擎起燭火,一手翻出一張空白草稿,一手執起筆,洋洋灑灑繼續寫。

 許是草稿本就不講究,許是情緒正酣,只見他運筆如飛,筆下的每一個字都龍飛鳳舞,落在紙上的瞬間好似要活起來一般!

 飽蘸濃墨的毛筆彷彿在宣紙上起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