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孤長水 作品

第39章 懸壺村

 不多久,二人便走到了樵夫所言的三岔路口,樵夫本應選擇另一條路,但他是熱心之人,又感念凌驍為朋友不辭辛勞的情義,故而選擇了再送其一程,一直到凌驍看到懸壺村為止。 

 就這樣又走了一刻鐘,二人在翻越了最後一個小山坡後,終於看到了凌驍多日裡心心念唸的懸壺村。 

 那樵夫見人已送到,與凌驍做了道別便回去了,凌驍再次重重言謝,隨後就揹著燕涵兒徑直走向了懸壺村。 

 懸壺村位於壽豐群山中央,四面環峰,只有西部和東南部各有一條正路作為出入,村中有八十餘戶人家,說大不大,但幾乎每家都有至少一名精通醫術的高人,而如今的懸壺村,尤以“七聖醫”聲名最為顯赫,先前凌驍在與那樵夫聊天時所瞭解的竹伯,便是七聖醫之一。 

 這懸壺村原本只是一個很普通的小村落,相傳數百年前,有一名醫術精湛、博學多識的雲遊醫者偶然間來到此處,並發現這壽豐山脈的土地豐腴肥沃,其中還生長著許多奇花異卉、名貴藥材,簡直是天下醫者夢寐以求的天然藥庫,因此他決計在這山間小村中紮下根,平日裡以為人看病為生,遇到實在無錢醫治的窮苦人家,他也願無償相助,時日一久,也在此地獲得了一些美譽。 

 而在這名醫者年愈古稀之際,為了不讓自己的一生學識盡皆流逝,他便開始廣招門徒,而這些徒弟也不負其所望,盡皆繼承了他的所有經驗技藝,並不斷地發揚光大。他們當中的許多人選擇留在懸壺村,少部分則去往各地造福眾生,代代如此,長年累月下來,便造就了懸壺村濃厚的醫者底蘊,而那些去往各地的弟子,也大都成為了一方名醫。 

 凌驍揹著燕涵兒慢慢走到了村子的正門口,在他身前不遠處有一塊及腰高的黃蠟石,上面用端正的古隸字體篆刻著“懸壺村”三字,他只是短暫看了一眼就又繼續向前行進了。 

 來到村門口,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幢幢竹木結構房子,以實木為框架的屋頂上,鋪滿了墨綠色的瓦片,看上去清新雅緻、不落俗套。 

 在這村中的道路邊,各家各戶都種植著不少果樹,果樹本身看似平凡,但在那些果樹之上,卻生長著許多形形色色 

 的花果,頗為奇異,而更引人注意的,便是在每幢房屋房簷之下,均至少懸掛著一個木葫蘆,不知是何用意。 

 村中孩童在追逐嬉鬧,大人們有的在庭院辛勤勞作,有的閒坐在路邊談笑風生,儼然一副和諧的農家田園景象。 

 凌驍剛剛踏進村中便引起了村民們的注意,離他最近的幾個村民紛紛向他這名外來之客打望了過去,但卻沒有謹慎對敵之意,似乎已經習慣了外人的到來,其中有一名看上去十一二歲的少年先一步向他走了過去,並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