撿漏大師 作品

第137章 夜探東新橋

  從博寶齋出來已經是晚上十點多,古玩街的地攤已經收攤,街道兩旁的古玩店也已經關門,街道上已經看不到行人。

  陳勇一個人走在街道上,顯得很是孤單。

  陳勇沿著東江邊慢步往前走去,走了有二十分鐘就來到一座橋上,這座橋叫東新橋。

  東新橋是惠湖主要交通橋樑之,橋東與橋西兩個區域的連接。東新橋文化歷史悠久。

  宋朝紹興三年,蘇東坡開始修建東新橋,幾經風雨。數次損毀。抗日戰爭時期,日軍兩次炸燬。1949年重建至今。

  陳勇站在橋中間查看兩岸的情況,東新橋的西面就是惠湖市造船廠。

  造船廠已經不復的繁榮,整個廠區黑壓壓的一片,廠區內的房子已經破敗不堪!整個廠區人去樓空了無人煙。

  橋下就是人工運河西技江,這裡就是西技江與東江河交匯處。

  惠湖市是個水城,古時候沒有汽車,運貨物和商品都是走水路靠船來運輸。

  東新橋古碼頭就在橋頭東邊,唐朝時期東新碼頭就開始存在,隨著歷史的長河,早已失去昨日的輝煌,東新橋古碼頭隨著新時代的到來,結束了它的使命。

  東新橋古碼頭地處東江、西枝江交匯點,曾是東江流域最為繁忙的商業碼頭之一。

  作為發達的商貿聚散地,古碼頭附近的河床留下了眾多古人活動的文化遺存。

  千百年來,這些“文物寶藏”沉澱在江底不為人知,有著“水下博物館”之稱。

  東岸看不到燈火,西岸也是如此,這裡早已經荒廢。

  按記憶和網上的圖片來看,沉船在橋上方一百五十多米左右。

  陳勇沿著江邊往上走去,走了大概一百五十米就停了下來,腳下是一級一級的臺階,一直延伸到水裡。

  這裡是一個小港灣,江邊還有幾十個石柱,這些石柱是船隻停舶時系麻繩用的,說明這裡原先就是一個碼頭。

  江面有兩百多米寬,陳勇拿出探測器扔進江裡,陳勇連續探測了兩次。

  確定水深有6米左右,河底淤泥有厚後要下到水底才知道。